本篇文章5548字,读完约14分钟
今天公布的规划草案明确了闵行区2035年至2050年的总体发展战略、空的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交通等重大专项的协调和实施保障,并提出闵行区将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战略支持
1.突出创新功能支撑区,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成为全市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之一。
2.突出开放型功能支撑区,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成为全市面向国际和长三角的门户区域。
3.突出文化融合支撑区,打造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新城市。
4.突出生态宜居支撑区,打造上海生态城市和文化城市的重要承载区,打造优质生态宜居新城。
到2020年,一个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城将初步建成。与中心城市一起积极适应上海主城区的新定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跨越,形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集群的基本框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2035年,闵行将建成上海全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一座品质优良、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到2050年,全面建成品质优良、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上海成为世界优秀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
人口和土地受到严格控制
在2035年计划中,人口和土地使用规模被列为必须牢牢把握的底线之一。
到2035年,闵行区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54万以内。(注:基准年(2015年)人口为253.8万。(
根据全市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到2035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将锁定在288.8平方公里。(注:基准年(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87.9平方公里。(
结合全区功能布局调整,规划城市发展边界内19.5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被划定为战略空白区,包括武进工业区、新庄工业区东区和浦江南工业区(东方经济城)。
空有更好的模式
通过对整个空区域格局的梳理,到2035年,闵行将基本形成“一带两轴四板块”的空结构。
推进空城镇与功能区整合,形成北方国际商务集聚区、中部宜居生活促进区、南方科技创新核心区、东部宜居工业文化新城四大板块。
加强板块之间的联系,形成黄浦江发展带、启新路-沪闵路服务轴、紫竹创新轴三大发展轴,加强城市功能与综合交通的结合。
其中,四大板块是-
北方-国际商务聚集区
包括华漕镇(南虹桥区)和洪欣街(虹桥核心区),是虹桥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虹桥核心区空之间存在的功能分割、联系不畅等问题,规划重点提升虹桥南部地区的国际配套功能,提升设施能源水平,提升虹桥主城区的高档文化体育设施和生活设施,加强综合交通联系,特别强调完善主干道路网和中等交通体系,推进虹桥南部与虹桥核心区的直接通勤联系,建设虹桥商务区
中央宜居生活推广区
包括七宝镇、虹桥镇、新庄镇、顾美路街和梅陇镇,是闵行区城市化最成熟、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鉴于居住和生活高度集中,但城市建设缺点明显,居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规划重点结合存量更新补充设施和绿地,提高城市宜居生活质量,引导低效商业写字楼退出,在火车站周围集聚一批集中商业区,形成就业核心,优化职业与居住关系。
南南----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
包括颛桥镇、新庄工业区、马桥镇、江川路街和吴泾镇,是闵行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承载区。主要园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高度集中。针对生产与城市交织、中心体系不完善、城市功能缺失等问题,规划重点推进公园、校园、社区联动,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工业社区建设理顺生产与城市关系,通过完善公共中心体系优化生产与城市配套设施,通过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通勤环境,打造上海西南科技创新中心。
东方——一个具有宜居和工业文化的新城镇
包括浦江镇和浦津街,是上海中心城区周边发展基础较好的新城镇之一,也是上海城乡一体化试点项目之一。鉴于存在浦江漕河泾公园、意大利式城镇、大型住宅区和郊野公园等重大市政项目,但缺乏对整个城镇整体发展的预先规划,导致各种功能之间缺乏联系,空.规划重点是通过闽东工业区改造、郊野公园建设和古镇开发,加强区域功能培育,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中心,同时加快减少城市境外开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周康行浦城镇圈的整体发展,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交通和生态走廊的衔接。
城乡体系更加清晰
构建闵行区“主城区(中心城区、主城区)-新城-村”的城乡体系,参照中心城区模式和标准实施设施配置和规划管理。
中心城市(闵行区)
规划范围:中心城市闵行区包括闵行区外环以内的区域。
发展战略:突出宜居功能,重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补充高档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绿地。
闵行主城区
规划范围:闵行中部外环外区域和闵行南部区域。
发展战略:加强新庄主城区副中心建设,培育颛桥、七宝等区域中心。对于就业集中的工业区,如颛桥和江川路,适当增加居住用地将促进职业与居住的平衡,增加出租房的规模。推进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庄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紫竹形成产业创新单元。积极推进武进地区的战略空白。与股票更新相结合,增加生态空房。加强闵行南部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在区域内建设公共交通网络。
虹桥主城区(闵行段)
规划范围:包括洪欣街和花草镇。
发展战略:培育虹桥主城区副中心,以枢纽和商业功能为重点。完善虹桥主城区综合配套功能,重点增加创新人才租赁住房供应。加快虹桥主城区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改善虹桥枢纽的交通疏导通道,增加与核心区和内部中等交通轨道系统相连的轨道交通线路。控制和建设申海高速公路和沪渝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加快建设吴淞河两岸的生态空房。
[/s2/
规划范围:浦江镇和浦金街。
发展战略:结合闽东工业区改造,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中等城市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大型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浦江郊野公园,围绕中心城市打造文化休闲功能区。建设集团内部的轨道交通连接系统,加强与中心城市的公共交通连接。
村庄
发展战略:基于改善居住环境、保护传统风貌和自然环境的基本原则,对闵行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分类指导。
计划保留三个保护村,包括马桥镇的杜鹏村、镇一村和浦江镇的创新村。马桥镇和浦江镇有6个保留村。
公共中心系统更加完善
到2035年,规划和完善“城市副中心-区域中心-社区中心”三级公共中心体系,形成两大城市副中心和五大区域中心的新型中心格局。
虹桥和新庄,两大城市的副中心
建川路和浦江两侧的南虹桥、七宝虹桥、梅陇、沅江五个区域中心,进一步形成一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社区中心。
虹桥城市副中心,包括虹桥核心区,是引领虹桥主城区的功能核心,同时也是面向国际和长三角的门户枢纽,是上海服务和辐射长三角的前沿,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与此同时,空厅被预留给虹桥分中心,成为面向长江三角洲的门户枢纽。
莘庄市副中心包括莘庄枢纽和莘庄商务区,重点培育行政、文化、商业等核心功能,形成面向闵行主城区和上海西南郊区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从长远来看,应与闵行滨江区共同发展,加强其对闵行南部的辐射功能。
南虹桥区域中心:连接虹桥城市分中心,以国际医疗、国际文化体育、国际服务等配套功能为主导。在空的布局上,加强南虹桥与虹桥城市副中心的功能互补和交通联系,形成服务于闵行北部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七宝-虹桥区域中心:将七宝文化公园、七宝商务区、吴中路上盖区跨外环整合,重点培育商业、商业、文化和休闲功能,形成服务七宝和虹桥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沅江区——剑川路两侧的区域中心:连接沅江区、剑川路商业区和向阳工业区,通过园区、校园和社区的整合发展,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商业、文化等功能,形成服务闵行南部地区的特色服务中心。
梅陇区域中心:结合梅陇春申区更新和春申堂结构绿化带建设,着力培育商业、文化和休闲功能,形成服务梅陇和颛桥地区的生活服务中心。
浦江区域中心:结合闽东工业区整体转型和浦江郊野公园发展,着力培育商业、文化创造、风格休闲功能,形成服务浦江区域乃至中心城市的特色服务中心。
此外,还将形成一批社区中心,服务人口约50-10万人,承担社区生活服务职能,完善生态宜居主城区功能体系。
更好的文化保护
为了保护文化资源,保障文化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景观和主要公共文化功能区的文化保护控制线进行了逐级分类和划定。
历史和文化保护线
保护浦江七宝古镇和赵楼老街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浦江创新村和中国传统村落马桥杜鹏村。依法严格保护闵行区144处各级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
自然和文化景观保护线
保护黄浦江和吴淞江生态廊道,按照不小于100米的宽度控制生态廊道的范围。自然文化景观保护线涵盖自然保护区、历史公园、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各类自然文化环境要素。
公共文化服务保护线
包括全区主要市政文化体育设施的分布区域。它涵盖了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集中的区域和战略空白空间,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到2035年,闵行区将确定一个不小于115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空空间,形成“一廊两圈五带”的整体生态格局。
其中,“一带”指大支河生态走廊,“二环”指城郊绿环和外环绿带,“五带”指黄浦江区间带、普民区间带、武进区间带、沈家湖区间带和吴淞河区间带。
结合闵行区绿地、林地和河湖的生态空空间布局,在闵行区城市发展边界内形成“五横五纵”的生态绿化带网络,与闵行区大支河生态廊道、郊区绿环、外环绿化带和生态间隔带的结构生态相联系
其中,“五水平”——店浦江生态绿化带、春申堂生态绿化带、刘乐堂生态绿化带、剑川路生态绿化带和周浦堂生态绿化带;“五纵”——北沙港生态绿化带、北泾生态绿化带、金虎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带、新京港生态绿化带和浦兴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带。
交通更方便
努力打造闵行区“45分钟”出境旅游圈、“30分钟”区内旅游圈和“15分钟”社区旅游圈。
主干公路网-高/高速公路
规划形成“七横五纵一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总里程123.6公里。其中,“七横”为g2京沪高速、北碚高架-北青高架、松泽高架、g50沪渝高速、s20-g60沪昆高速、s32沈家湖高速和曹豹路;“五纵”是贾敏高架-贾敏高架南延伸段、20外环路-四金虎高速公路、中环路、红梅南路高架和浦兴高速公路;“一杆”是沪闵高架路。
主要道路规划
规划形成34条主干道的网络布局,总里程218.1公里。
二级主干道规划
规划形成总里程354.3公里的55条二级主干道网络布局。
分支
全面落实“小街坊、密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大支路路网建设力度。在城市发展范围内,规划的全路网密度大于8.0公里/平方公里,分支路网密度大于5.7公里/平方公里。
住宅更安全
计划到2035年,全区新增城市住宅约25万套,其中中小套型占70%以上。
空商品房平面布置图
保证华漕地区,结合区域整体改造,鼓励新建商品房规模,以中小套型为主,支持大红桥地区实现生产与城市发展一体化;
保障闵行南部地区,结合轨道交通站和公共活动中心,适度增加商品房规模,促进职业与居住均衡发展;
适度控制闵行中心板块和闵行浦江地区新建商品房的开发规模,重视现有住房改造。
空经济适用房布局图
市级保障性住房重点新增区域是梅陇南部地区。
重点新增拆迁区域为梅陇南部、颛桥和浦江。
鼓励就业的租赁住房核心区域主要增加,包括朱樵沅江区、梅辛过渡区、吴泾紫竹公园和浦江漕河泾地区;租赁住房的分配比例应不低于新增住房的20%,应结合政策创新探索多种分配模式,如搬迁和回购以及现有住房的再利用。
高标准的公共服务
根据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要求,结合当前全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构建具有闵行国际化、高质量、全覆盖特色的高层次区域服务和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
坚持更高标准,建设华漕国际医学与国际教育、紫竹国际教育、马桥国际体育、浦江国际文化体育等一批国际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
其中-
规划了四个市政文化设施,其中一个保持原样,三个新建,即虹桥国际文化中心(华漕镇)、浦江文化中心(浦江镇)和新庄文化中心(新庄镇)。
规划了四个市政体育设施,其中两个保持原样,一个新的市政体育设施计划在花草镇和浦江镇。
规划了六个市级医疗卫生设施,其中一个保持原样,两个进行改建和扩建,并在紫竹、华草和沅江增设了一个市级综合医院。
规划了8个城市福利设施,其中预留了3个城市养老设施,规划了5个新的城市养老机构。
整体城市设计与众不同
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区域公园-社区公园-袖珍(线性)公园”五级城乡公园体系。规划到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用地覆盖率100%,半径500米,全区绿道总长不低于400公里。
打造具有“江南魅力和国际风格”的魅力主城。注重展示闵行良好的自然背景,通过两岸蓝色倒影、乡村入城、绿色渡河、一步一步绿树成荫等策略,展示闵行的江南气质,彰显其生态魅力;依托红穿南北、绿移南、水与绿交织、城市风光互依的策略,展示了闵行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形成了“四河、四环、四草、多廊道、多中心、多组团”的整体景观格局。
“四河”:包括黄浦江、苏州河、春申堂河和大支河,也是整个地区重要的区域滨河绿道。
“四环”:四个活力绿道环,包括全区域四大板块的内部系列中心,依托蓝绿色复合品质空房与板块内各级活力中心相连。
“四个乡郊地区”:包括四个具有不同文化主题的郊野公园。
“多廊道”:包括依托闵行区内河流和绿地形成的多条蓝色绿道,形成各种风格板块之间的连接廊道。
“多元性”:它包含了城市的许多亮点,也是城市景观的核心。
“多组”:它包括五组城乡景观区:住宅、工业、商业、中心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