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7字,读完约4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武进老龄工作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隐患。黄浦江沿岸的码头、工厂和仓库被层层转租,导致“厂内工厂”现象突出,不仅影响了周边安全生产环境,也影响了相关区域商业环境的提升。在这次大规模的调查过程中,闵行区吴泾镇对此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并努力通过区镇联动的模式发挥“组合拳”进行整治。
转型遗留问题成为隐患
谈到黄浦江畔的“工厂里的工厂”,吴泾镇副镇长周建新直言不讳地说:“情况更严重。”在他看来,这些问题确实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20世纪50年代,当人们谈论龙武路时,他们会想到吴泾化工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企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活跃在黄浦江沿岸的大型企业纷纷转移生产线,留下了大量闲置的工厂、仓库和码头。
这次大规模的调查深入到龙武路两侧的黄浦江沿岸地区,发现改造后,该地区大部分国有企业将码头、工厂、仓库、场地等设施设备层层转租,“厂中厂”、“二房东”、“三房东”现象比比皆是。据悉,原来的39家企业通过转租已成为27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29个大业主、10个二次业主和1个三次业主,还有200多个出租单位。原先属于19家沿海企业的码头已经成为许多小型私人作坊的卸货地点。
隐患,随着这些遗留问题逐渐凸显。过去几年,镇安监所所长赵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和闲置的工厂和码头企业的人打交道。让他头疼的不仅是分租现象严重,还有一系列相关的隐患。“一天24小时随机启动的码头起重机、密集的人机操作以及不时开启的机械和设备就像隐藏在旧工厂中的‘地雷’。我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爆炸。”赵洁说。
由于障碍而缺乏监督
除了工厂的安全问题,隐患的影响也蔓延到了工厂的外面。进出码头仓库的大量卡车、水泥搅拌车等大型车辆碾压了龙武路路面,也带来了扬尘问题。负责清扫的环卫工人经常呕吐,清扫时他们必须带铲子和配备洒水器,因为落下的石头和灰尘根本不能用几把扫帚解决。
盘活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不应以牺牲各方安全和破坏城市环境为代价,但有些企业却有抓边图利的行为。在周建新看来,这些隐患必须整改,“我们不能等着一个大事件来吸引注意力。”但周建新坦言,规章制度管理存在障碍,导致基层监管缺乏有效把握。“这个区域现在有点像‘空白地带’。比如黄浦江沿岸的码头监管,审批权在市政部门,监管责任在地方政府。我们想管理它,但我们不能管理它。”他说。
分级和精确的动态监控
“在调查中,企业也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清理一批格式相对较差的租户,并找到一些优质资源来消除各种隐患。”赵洁说。针对一些突出问题,镇政府在安监部门的带领下,开展了几次专项整治行动,使大约30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小企业退役。
此外,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相关部门还将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精细化、层次化的动态监管,坚持“一对一”分类指导,解决部分企业“无管理”和“管理不善”的问题。
针对不同层次的分租现象,区、镇政府也推出了组合拳来治疗顽疾。据报道,目前,镇政府一方面以大地主为重点,按照“谁租谁管”的原则,切实督促他们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率先成立了企业联席会议,每月组织企业一起讨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使本地区的企业能够相互管理、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区牵头成立联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镇一级隐患排查,清理“负面隐患名单”。“一份发给相应的企业,企业会把名单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周建新说,“另一种是分配到相应的职能部门。成立区级联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不到位、事故隐患严重、生产经营违法的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确保隐患整改不留盲点。同时,实行区、镇、企业三级联席会议制度,巩固和完善长效管理,建立联防联控、企业准入审查、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