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6字,读完约5分钟
编纂地方志
“盛世的编年史,盛世的编年史”[S2/]
地方志的编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记录和传承。传统方志往往注重记录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很少描写个人。然而,闵行的一本地方志书最近突破常规,把每一个村民都纳入了编纂范围。这是敏敏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虹桥镇村史。
2012年初,虹桥镇开始编年史。
2014年7月,虹桥镇志办公室在编写虹桥镇志的基础上,开始编写虹桥镇村志。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25万字的初稿于今年3月完成。
虹桥镇村居档案审查草案
穿越空时,通过“虹桥镇村庄记录”你能看到什么样的虹桥?
该部《村屋记录》的时间范围没有上限,到2012年结束;空的范围是1966年至1984年虹桥人民公社的行政区划(23.1平方公里)。
详细记述了16个行政村(生产队)的121个村民小组(生产队)、3个集镇和127个家园(自然村)的时代变迁,涉及组织制度演变、经济生产、自然风貌、历史事件、人物、风俗、搬迁等。目前,有125万字和近1000张照片和地图。计划在今年5月份送到出版社,今年正式出版。
20世纪80年代虹桥乡村别墅的出现
这个乡村住宅的焦点非常前卫,从行政村、村民小组和集镇、自然村、村民家庭和中国农村社会五个层面反映了中国最大城市郊区农村的变化。
红桥镇村寨记录:可自行入住的村民记录
整部编年史详细记载了行政村、村民小组、集镇、自然村和村民家庭。
1962年洪格尔陈家寨
1972年冯家寨农民新村
2007年刘宏村朱佳木大桥俯视图
每个村民都可以在编年史中找到主角。这样一个保留了自己野心的村民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这不仅在上海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专家委员会促进“虹桥镇村庄记录”的完善
今天,“红桥镇村庄志”专家评审会在红桥镇召开。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批地方志专家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区第一次形成城镇地方志。专家表示,这部方志的出版意义重大,将代表目前方志的最高水平。
鉴定专家组在现场对当地的手稿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草案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全面、客观地描述了虹桥地区行政村、村民小组、集镇和家园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该稿结构合理、风格完整、特色鲜明、语言规范、风格简洁,不仅可读性强,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从地方志的体例和材料价值来看,它是最早在农村建立地方志的地方。与此同时,专家组提出了一些修改标准文字和局部内容略显单薄的建议。
会议展示了汇编过程中的所有草稿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市委书记洪敏荣认为,虹桥镇村志有几个特点: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志;这也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志,在形式、内容和载体上有所创新;这是一部具有深度、厚度和准确性的高质量地方志。我希望根据这些意见,我们可以进一步修改内容,调整结构,尽快提交审批,尽快出版,成为一个品牌。
记录历史并追溯到牧羊人钱包被种植的过去生活
敏敏翻阅了会场上展出的手稿,有了重大发现!
平时大家都喜欢吃的荠菜馄饨,是我们虹桥产的!想知道这段历史吗?让我们来看看上海文史研究所馆员、前闵行区档案室主任、这本《虹桥镇村志》的主编王小贱是如何记录的。
虹桥荠菜[/s2/]
荠菜是江南名菜,茎叶清香。适用于馄饨和猪肉饺子。冬春两季只在山谷中野生,数量少,季节短,不能人工种植。
清朝咸丰年间,虹桥通家寨成功地培育出一个种植荠菜的家庭。荠菜叶大而厚,似桨,称为荠菜。关于留种的秘密并没有什么传闻,在童的家里,只有一个地方可以种植,面积有二三十亩。村民姚朗廷,生于民国十七年。他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他的修养特别好。播种季节一到,就建一个花园,走到田里独自播种。种子落下后的第三天,幼苗出现了,茎和叶在生长后是新鲜的,嫩的和肥的。亨买头的市场可能比荠菜早半个月,蔬菜小贩竞相批量采购。同一个房子和邻居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生长,或者幼苗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田野里的幼苗又稀又弱,叶子又小又旧,这就是所谓的碎叶荠菜。
1954年,郎亭加入了童家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向合作社主任童透露了他的种植方法。要种植荠菜,最重要的是保存种子。荠菜颗粒细腻,通常在收获后堆放在一个地方。如果不彻底干燥,谷粒会变热变质,颜色会先变黄,然后变成紫红色,所以不会自然产生好的幼苗。保存好种子有三个要点。首先,留下种子。一旦树枝和茎被切断,它们必须暴露在阳光下半天,然后轻轻摩擦种子。其次,种子被擦掉后,用筛子轻轻筛一下,然后摊开晾干。第三,干燥后,它将被存放在晒陶罐三天。避免在阳光下用手摩擦种子,因为种子摩擦后会漏油。自此,朗廷的荠菜保种技术在红星先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推广,每年荠菜的市场量从5000公斤增加到10万公斤。
1963年扩大到虹桥公社,1966年扩大到上海县的所有蔬菜区。此后,它被引进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今天,荠菜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季节都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