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5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闵行区新闻:当我们提到闵行区人民之家前面的好医院时,很多人会想到闵行区中心医院。然而,除了熟悉的名字民中心,你知道它有两个名字吗?
是的,是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筹)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前者来自2014年,由闵行区政府和复旦大学共同建造;后者始于2017年,当时闵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了“中山医院-闵行”医学协会。
就在今天,民中心的名字变了,摘掉了“养”的“帽子”。它的新名字是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
自2014年成为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以来,医院积极开展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四年来,通过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改善,医院多次通过市教委和市卫生计生委的教学能力评估、综合水平评估和联合评估,最终达到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标准。
今天下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揭牌仪式举行。闵中心不仅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还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除了更名并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对闵行人来说,摘下“养”的“帽子”意味着什么?
学科、人才和科学研究共同发展
近年来,为了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院的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以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在复旦大学的帮助下,可以弥补不足,建设人才梯队,促进学科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专家和院士工作站相继建立,为闵行市民服务。
在学科方面,上海建立了心脏病学、急诊医学、妇科等重点专科,通过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联动机制,实现了急救的无缝衔接,并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建立了宫颈疾病诊治专家红楼医院专家团队工作室,以提高医院各类疾病的诊治率。
在筹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过程中,医院还与中山医院合作,推动学科的跨越式发展。中山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姜伟带领的小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联合闵中心胸外科、呼吸内科、放射科等科室的专家,通过专家会诊,提供了更加优质、准确、高效的诊疗方案,打造了小结节“一站式诊疗服务”品牌。除中山医院外,医院还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医院合作,先后建立了周良辅院士、葛君波院士、顾玉东院士的专家工作站,为患者带来实惠,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医学、教学、科研的学习平台。
在人才方面,引进了知名大学的专家,并通过“中山医院-闵行”医学协会与中山医院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目前,复旦大学系统已分两批聘请了58名专家,其中许多人来闵中心咨询。医院将继续与中山医院密切合作,为闵行人民带来便利。
注:以上门诊安排是指在闵中心分两批签订特殊顾问、学术主任、学术副主任合同设立特殊门诊的专家名单,以医院公告为准。
在科研方面,自2014年以来,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论文多次被sci收录。中心实验室、gmp级细胞培养室等硬件设备全面升级。良好的科研条件鼓励了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加入高科技科研项目,以帮助更多的病人和不治之症。
新建闵行复旦研究所,开展临床、预防和社区卫生管理研究
近日,医院新科研大楼和上海市闵行区复旦医学教学与科研协作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闵行复旦研究所”)开始动工建设。研究所东至新凌路,南至民中心急救中心,西至宋新村社区边界,北至新滩路。规划地上10层,地下2层,主要包括转化医学、微创、肿瘤、慢性病等几个研究中心,由专家直接参与、指导和实施
建立一个全区域共享的区域医学研究平台
根据建设规划,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区级卫生研究所、慢性病管理中心和卫生政策研究中心;细胞肿瘤实验室、临床转化实验室、分子病理学生化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基地、微创外科研究中心等学术交流中心、远程视频会诊大厅等辅助室、科研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图书馆和院士工作站、重点学科等。;Ct和核磁共振室、中央供应室和临床检查中心等。
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预计于2021年6月竣工。建成后将作为区域医学研究平台,向全区域的区域医疗机构开放,为整个闵行区提供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
创新国家卫生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分别与五所医院和闵中心建立了医学协会。在此基础上,未来将建立统一的重点学科医疗管理体系,建立复旦附属医院、闵行区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三层网络,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双向转诊渠道。闵行复旦研究所还将加强公共卫生政策研究,让闵行人民享受惠民政策,同时探索公共卫生创新试点领域,把闵行打造成公共卫生创新基地。
同时,医院还将开展社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综合防治的专项研究和实践,建立和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机制;建立以宫颈癌、早期胃肠癌、甲状腺肿瘤为主体的癌症临床样本库,加强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合作,开展多基因筛查,拓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全程健康服务模式。
从治病到防病,从医院到社区,全新的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将为患者提供更好、更高端的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不断努力提高闵行人民的医疗和健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