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9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闵行区的说法,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人民的自治组织,他们还承担政府部门分配的许多任务。各种分类账材料和各种报表都需要由多个部门重复上报。有些电子账本需要填写,纸质账本上留有痕迹,这让村(居)民干部不知所措。从2018年起,在区政府领导的关注下,闵行区民政局开始实施相关措施,以减轻村里的生活负担。重点是账户形式。通过前期沟通和协调,全区23个职能部门的居(村)委会需要提交的234份表格已经减少到107份,今后还将继续减少。
为了使居(村)民干部退出账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和社区自治中去,“社区大数据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旨在解决居民(村)委员会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填写的账户和表格多的问题,如内容重复上报、数据应用效率低等。按照“标注数据、标注账户”的思路,将“基层上报”改为“部门抓取”,实现会议活动的标注管理、居民(村)全要素信息的标注管理、居民(村)工作数据的自动汇总和综合统计
“标记”社区人员的信息
居(村)委会根据公安部门人口信息的原始数据,维护社区日常工作各要素的“标签”,将社区人员的标签分为三类:组织标签、志愿者标签和身份标签,共267个。比如,管理者同时是多条线的干部,自治人员同时是多个团队的志愿者,他们的客户同时是多条线和多个部门的客户。最初,每一行都做自己的事情。现在,村(居)民干部把它贴好了标签,一个人的多重身份清晰了,打破了条条框框,满足了“全岗位沟通”的工作要求。
“模板化”生成每日工作记录
对于会议、访问、活动等记录,以及证书的发放,都设置了固定的文字和表格模板,通过选择标签可以将一些数据直接提取到模板中。驻(村)干部在模板中做日常数据维护,记录可以在以后通过移动终端随时收集,避免事后重复工作。过去,村(居)民干部整天忙于做报告、填写数据和整理账目。居民们称居(村)长为“表兄弟”和“表兄弟”。社区大数据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减轻了居民(村)干部和街道镇管理人员的账户填报、统计、上报、归档等管理负担,使居民(村)干部从此摆脱了“堂兄妹”和“堂兄妹”的困扰
“定制”数据服务部门决策
该系统着重实现居民(村)委员会只对系统数据进行日常维护,不再上报台账和表格。系统中的所有分类账和表格都是按照纸质格式定制的,所有数据都是自动生成的。系统向权限范围内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开放端口,职能部门根据分析和决策的需要选择标签并捕获定制的数据。并通过“仪表盘”可视化模块,提供关键工作跟踪和相关数据分析功能,构建有价值的数据中心,及时发现小区(村)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支持工作。
第一期从去年开始在新庄镇开发,主要是平台模块设计和系统架构建设,已经在53个居委会进行了测试。深化的第二阶段将由民政局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