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76字,读完约15分钟

据闵行区介绍,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于9月5日在北京召开。闵行区荣获“伟大的乡村工匠”王和航天特种技师“第七届全国爱岗敬业模范”。

他是今年上海唯一一位正式当选的全国道德模范,其他八位都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历史只会关心那些有决心、勇往直前、勇于拼搏的人,而不会等待那些犹豫不决、游手好闲或害怕困难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所揭示的这一哲学思想,是王从一个技校学生到一个伟大的乡村工匠的奋斗历史的真实写照。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第一个动作是坚定的——“当船来到桥上时,它会笔直地过来”[S2/]

1989年,王从技校毕业后,加入工作,从事模具工装的组装和维护。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些人只是拧紧每一个螺丝,组装每一个工装产品,以确保产品的生产不会受到工装问题的影响。

是一个好机会,也是一个“困难”[S2/]

他遇到对接装置纯属巧合。1996年,149厂举办了先进工作者培训班,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参加。当时王只工作了7年,但他受益于中级水平考试,在全厂获得第二名,这使他在参加培训课程的同时,也在培训过程中赶上了对接机构的产品开发。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用他的话说,“新任务和新技术突然激起了我的激情。我想学习,我想努力学习。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培训课上找到对接机制最初开发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答案。此外,我还想实践我在生产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

理论和实践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融合。根据他的话,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对接机构时,我觉得这并不难,我想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多。

1998年,对接机构进入了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因为很多工作是第一次,很多问题都措手不及,有些人甚至觉得没有解决的办法。他说:“当时遇到的问题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有时候,当有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感觉越来越难,甚至对我的工作产生了怀疑。这件事太难了。最终能做到吗?”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问题越多,我们就越不能前进。如果你不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你需要下班后继续。那时,企业效率低下,他们加班加点。“钱不多,家里也管不了。”这已经成为家庭成员经常抱怨的问题。

努力工作,努力工作

一方面,有家庭的抱怨,另一方面,有内心的坚持。王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他坚信,尽管前面的路是艰难的、长期的、曲折的,但路总是比困难多。他只能用成功来证明他的坚持。

在对接机构的开发中,为了提高装配的可靠性。他领导了50多套特种设备的研发。完成论文1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是对接机构技术国家专利的主要发明成员之一。

在进行最终组装之前,对接机构中的每套单机必须通过各种测试。其中,10大类31台单机需要通过热循环测试,一个热循环需要37小时的连续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的连续性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王每次总是带领自己的团队连续工作37个小时。当他们半夜睡着时,他们用冷水擦脸;如果你饿了,就嚼几块饼干。这样,31台单机已经连续测试了31次,持续了37个小时。

单机测试的工作量还是一样的,更不用说整个对接机构测试的工作量了。

天宫一号作为一架带有对接机构的飞行器,承载了王太多的给养。然而,就在天宫一号发射前,当所有人都准备放松以完成前一阶段时,对接机构在最后一次热点空测试中无法解锁和分离,问题的症结无法在现场确定。

这个问题惊动了开发线上的所有技术人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经过分析,技术人员列出了所有的故障模式,但他们一时无法判断问题的根源。

他们邀请了最熟悉对接机构的王到现场了解故障现象。他想:“在这个时候,我必须比任何人都冷静。”经过系统的分析,他冷静地列出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逐一进行了分析和排除,并迅速将问题定位在锁紧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并确定传动轴已损坏,这是由于试验设备过载造成的,后来得到了事实的证实。故障很快被排除,天宫一号如期发射。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尽管16年来解决关键问题的道路漫长,但我们毕竟取得了胜利。我失败了,也气馁了,但最终我选择了坚持。一路上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心,许多困难就容易解决了。”

第二乐章——“一切为了宇航员的安全”[S2/]

现在一提到王,大家自然把他贴上对接机构的标签,或者说王已经成为对接机构的“代言人”了。

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天宫和天州,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成功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试验任务。对于王总装的对接机构,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高度评价“使航天员有信心完成任务”。

这种评价源于坚持和进步。

微调以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对接锁系统的同步安装和调整质量决定着航天员能否安全生存和返回地面,是交会对接中最重要的任务。

12对接锁是对接机构的关键部件。为了保证对接和分离的成功,不仅相关舱室的气体不能泄漏,而且舱室必须“无缝”,对接必须稳定牢固,不能剧烈晃动。

因此,12把锁的挂钩必须同步锁紧和分离,这就像“拧”在泰空.为了实现这两个同步,他必须在装配时进行装配、调整和测试。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分离姿态严重偏离设计要求,这种偏离是不规则的。从那天起,他对这个问题越来越感兴趣。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为了尽快克服这个难题,他边走边想,边睡边想,有时在饭桌上忍不住用手比划。在那些日子里,他经常每天呆在家里不到八个小时。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和摸索,他终于发现锁钩是由钢丝绳驱动的,在重载下钢丝绳会变长,张力会下降,导致锁钩无法同步解锁。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他立即提出了改变钢丝绳旋转方向和预拉伸钢丝绳的技术方案,并调整了判断锁钩同步性的测量方法,从而解决了近两年困扰对接机构团队的难题,不仅使柔性传动的对接锁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到同步,而且将同步稳定性从最初的3倍提高到50倍以上。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实现对接环精确移动的创新思维

对接机构中对接环的运动位置精度是影响交会对接任务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安装在对接环上的上支点和安装在对接框架上的下支点形成闭环自差动回路系统。回路系统由数百对齿轮和轴承组成,整个传动链约6米长。

对于这样长的传动链,一般的齿轮传动精度最高只能调整到3 mm ~ 5 mm,而对接环在初始位置、对接位置和极限位置的运动精度误差都要求不超过1mm,俯仰角、滚转角和偏航角都不超过2′,这是五倍的提高。重复调整后很难保证对接环不同位置的精度要求,重复移动后重复精度较低。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通过对整个传动链的细致分析,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逆向调整方法——自顶向下调整法。为此,他设计了特殊设备。首先将对接环固定在极限位置以保证其位置精度,然后通过调整传动链上的齿隙来调整对接环在对接位置和初始位置的位置精度。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对接环的运动位置精度,使对接环在各位置的精度误差不超过0.5毫米,各方向的角度偏差不超过1°。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不同姿态下实现六个自由度方向的交会对接,一次性解决了总装精度调整困难的问题。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风云卫星系列产品。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第三乐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空"[/s2/”

2011年,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搭载了王舒群团队组装调整的对接装置,在空台上演了完美的“空之吻”,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技术的国家

接下来是王获得的各种荣誉,这些荣誉肯定了一个奋斗者,也激励了他。

从“制造”到“创造”

航天器的管道密封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直接影响到航天产品的生命力。作为对接机构总装团队的组长,王暗暗下定决心:“要攻克制造超细直径检漏管道的关键技术,提高对接机构的可靠性。”

在对接机构开发的初期,采用熔焊技术制造的导管合格率仅为20%左右,清洗管道余料的合格率为77%左右。

为了使产品满足新的焊接技术要求,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在最初的焊接过程中,我们都焊接了两段。为了提高焊接质量,我们想到了“套管”的方法,所以材料的选择是我们的第一个思考方向王回忆起当时的发展过程,说:通过各种测试和五组数据的反复比较,王和他的团队在焊缝质量检测报告中寻找他们想要的“答案”。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一切努力都有回报。”在50个样品的焊接试验和性能测试中,最终找到了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新材料的润湿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焊接后,焊缝气孔少,均匀性好。各项指标不仅达到了航天标准QJ 1156 a-96ⅱ级焊缝的性能指标,管道泄漏率≤1×10-7pa·m3/s,而且形成了企业标准《焊接质量控制措施》。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为了确保100%合格,管道清洗不应粗心大意。为了有效避免新的剩余残渣,王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通过数百次清洗方案和工艺流程的改进,他们提出了用高压高纯氮气驱动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在超细导管中高速往复摩擦的工艺方法,并优化确定了“三步”清洗技术路线。同时,结合新发明的特殊清洗剂,具有较强的分解油污的能力和挥发性,增加了干燥时间和温度,保证了清洗剂的完全挥发。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最后,用该技术对43套试件和正式产品进行了清洗和验证,通过对导管内残留粒径的检测,合格率达到100%,突破了国外航天大国在该技术领域对我国技术的长期封锁。该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域技术工人的“零”突破,真正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的飞跃。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从“精益”到“卓越”

“没有对接组织,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长,而没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王总是把他的荣誉归功于他的团队。

作为中国唯一对接机构总装团队的负责人,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进步。

该团队有17名成员,平均年龄为38岁。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赢得了许多荣誉,如“国家质量信得过团队”、“集团公司金牌团队”、“金牌团队”、“中国技能奖”、“国家技术专家”、“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王在团队管理中强调“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注重精细化管理。结合航天产品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要求和单件、手工、新技术的难点,王带领团队成员完善100多个岗位基础目录,重新建立5项特殊操作规程,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全面推进“星级现场”管理,体现创先争优的团队价值观。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在模型开发过程中,王带领团队成员对生产链中粒度最小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势序数识别出2个一级失效模式和12个二级失效模式,设置了5个关键流程点和7个强制检查点,实现了首次开发的成功工作目标。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在人才培养方面,王坚持“人才复制”计划。2018年,王的团队成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唯一的技术团队,技术人员比例超过80%,双师比例达到18%。王表示,他将继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高级技师比例突破50%。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通过探索和实践,王舒群总结和提炼了基于精准对接和梦想建筑空的“503导向”卓越质量管理模式,并获得2018年中国质量奖提名。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唯一的一线团队。

第四乐章的继承者——创造“玉兔姐妹”[S2/]

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2004年,中国启动了探月计划,名为“嫦娥工程”,中国开始迈出探月的第一步。2005年,对接机制的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王的团队接到了一个新的“指令”——迎接新型号任务,研制月球车,即“玉兔”月球车。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敢于给年轻人增加负担

在对接机构和月球车的研制中,如何实现“两个同步”和“两个失误”,仅靠王是绝对不可能的。王想到给年轻人施加压力。

如果你压下负担,轻微的压力肯定不起作用,你需要在关键时刻“承受”。经过综合考虑,他选择了在团队中具有良好基本功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卢爱忠作为负责人,协助他进行开发工作。同时,他大胆挑选年轻人,并挑选了三个“90后”作为月球车的主要操作者。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团队建成后,王给他们上了“第一课”:他拿出三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装满了自己开发了10年的对接机构装配“宝典”,并与他们分享了对接机构最终装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故事。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了月球车产品的移动子系统和结构子系统组装中的几个主要难点、要点和错误。通过这种生动的解释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年轻的团队成员可以在这种“传递、带来、帮助”的组合中成长得更快。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愿意在幕后支持

2012年春节前的一个早上,王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在对整个月球车进行振动测试时,测试人员发现测试数据不符合要求,要求他立即去北京参加故障排除。

接到王的电话后,犹豫了一下。嫦娥三号试验任务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关键阶段。如果你一个人去,你可能会对“首席执行官”模式感到更自在,但年轻人错过了另一个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最后,他顶住压力,说服模范“老板”让、夏、三个年轻人和他一起去,他留在上海支援后方。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当他们去排除故障时,王总是注意他的手机,担心他会错过他们给他的电话。但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王师傅,事情解决了!产品没有问题,是振动测试数据的离散性。”“好了好了!我就知道你能做到!你已经很努力了!”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事实上,在王24小时的故障排除过程中,基本上没合眼。比结果更让他兴奋的是他们已经长大了。

言行能激发热情

在月球车试验阶段,需要进行环境模拟试验,试验需要模拟月球表面的真实环境条件(高真空、高低温、太阳光照、宇宙辐射、低重力和月球表面地形等)。)越多越好。该试验需要连续进行2个月,24小时不间断旋转,因此该试验必须轮班进行。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实验室的地板有篮球馆那么大,是由火山灰组成的,堆积起来有三层楼那么多。地面上还有许多不同大小的掩体和岩石;月球车需要模拟“月球表面”的运动、攀爬、越过障碍物、拍照、分析土壤样本等等。

由于火山灰模拟的“月球表面”上的土壤又轻又松,当人们踩在上面时,会使周围“尘土飞扬”,就像一片严重的雾霾。测试人员必须全副武装——佩戴防尘“猪鼻”面罩、护目镜、橡胶手套和防静电服。

对于这样一个“恶劣”的实验环境,王淡淡地说,“我先试一试”。一天结束时,他脱下他的“设备”,笑着说他就像一个刚下班回来的矿工。他的头发是灰色的,他的脸上沾满了“泥水”,他的手掌是白色的,因为他长时间戴着橡胶手套,他的身体散发着汗味...

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这一切,夏和都在他们的眼里和心里。在为期两个月的测试中,他们没有抱怨。言行可能是继承和发扬空间精神的秘密。

结束语[/s2/]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空”不仅是王舒群在工作室墙上写下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线航天工作者的铮铮誓言,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以工匠之心铸造航天重型装备。

空星辽阔无边,探索无穷无尽。大约在2022年,中国的空站将很快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是中国人在泰空.的美丽家园王舒群和他的团队成员现在已经投入到空站的紧张开发和生产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闵行“大国工匠”载誉归来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