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1字,读完约4分钟
在闵行区吴泾镇,1.5公里长的永德路因其生机勃勃的生活而被当地居民称为“小南京路”。然而,由于其后街小巷的垃圾堆和污水横流的问题,周围五个社区的居民在繁荣背后总是有麻烦。然而最近,人们发现这条商业街内外都是全新的,吸引着附近的人们在晚饭后散步和放松。
原来,前不久,吴泾镇针对永德路的后街小巷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系统整治,并在居民区成立了由党组织、物业公司、商户等力量组成的“美丽街道小区专门委员会”,进行了正常的自治和共管,实现了街道面貌的“大转变”。“小南京路”背后“隐藏的感情”的发现,来自于镇领导下班后在规定路线之外的“转悠”。
主动继续,确保公众意见“出现”[S2/]
在实施“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武进镇建立了“八小时在外看武进”制度,在街道、道路、田野等处听取群众意见,自己“挑毛病”。从11月4日到12月15日,只发现了27个问题,其中20个已经得到了纠正,以增强人们对城市细微差别的感受。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闵行区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调查研究为决策依据,以发现问题为手段,以了解需求为途径,以联系群众为途径,以敞开大门听取意见为途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特色机制和经验。
“一条五六米长的‘咽喉’小道困扰了我们十多年,最近终于拓宽了。居民们已经给街道和地区写了感谢信。”潘阿姨是路街道美联花园的老住户。她告诉记者,小区的东门紧挨着中环路,门外的人行道只有1米宽。居民买食物,看医生,送孩子上学。行人和非机动车经常挤在一起。但是,由于地处闵行区和徐汇区交界处,涉及部门多,沿街商铺均为合法建筑,整治上难以找到突破口。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顾美路街道班子成员带领12个小组,39个居委会结对,深入基层,深入需求,抓住这个看似小而实际复杂的民生问题,立即与梅陇镇召开了多次协调会。最终,梅陇镇负责商铺的补偿,顾美路街负责建设。沿街的商店被“切断”2米,以实现“给人让路”。
主动去做,拓宽说话方式,打开渠道,确保舆论“起来”。据了解,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闵行区常委选择了情况复杂、矛盾多、工作难度大的街道、镇、村、企业作为联系点,每个人都联系了一个街道镇、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关键项目和一个高水平的人才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区委统战部将调查研究纳入周工作计划,各条线负责人每周定期走访1-2个统战成员单位,做好问题记录,形成问题清单,并以部务沟通会的形式进行周情况通报。
“咨询”和“转诊”促使问题得到纠正[/s2/]
“问诊”只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它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整改到位。在主题教育中,闵行浦江镇每两周举行一次基层问题“集体协商”,讨论基层发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镇党委书记亲自抓,班组长一个一个带领;对于镇一级解决不了的问题,主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要带头,及时沟通,做好“引荐”工作,推动问题整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镇共收集了72条意见和建议,其中67条通过协调解决。
马桥镇集中集中安置农民上楼。根据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村民的实际需要,修订了《拆迁安置操作办法》,以回应村民的合理要求,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第一批安置合同在两周内完成。预计同心村的所有平移建筑和楼上安置工作将在年底前完成。
闵行还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新的动能,确保主题教育成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目前,全区已制定了区委常委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完善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全覆盖的民意反映机制和全程解决问题机制,真正做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区房管局建立了“三批”实施机制(即局领导牵头协调一批、监督监督一批、备案跟踪一批),以及“四个一”工作机制(即逐一联系问题提出单位、逐一研究协调、逐一提出解决方案、逐一核实进度),将调查研究与整改落实有机结合,推动整改展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