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0字,读完约5分钟
据宝山区新闻:你想过这家医院吗
这个家庭随时都在变化
更名
保山人民的心永远
宝山医院!
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它诞生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跨越半个多世纪。然而,它坚持用圣光温暖人的生命,保护人的健康。
80年的历史被积累,80年的沧桑被充分解读。
9月26日(1937)
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现隶属于江苏省宝山县程响镇(当时称自治学会诊所,专门治疗难民)。次年7月,更名为宝山医院。
6月28日(1939)
宝山医院更名为鲁人医院,拥有12名员工。1942年,更名为宝山诊所。
9月34日(1945)
县政府派人接管了县诊所,并将其名称改为县保健中心,主要负责戒烟和管理医务人员。
1949年5月26日
中共保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进驻程响镇,开始接管工作。6月,人民政府派人接管了位于友谊街33号的原县卫生所(戒烟中心),并派了一名医生、一名药房和一名护士成立了县卫生所。
1950年3月
江苏省保山县,更名为县人民政府卫生中心,位于县游杰街18号。负责全县的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1956年,郭取消了传统的接生方法,成为县妇幼保健中心的首任主任。
1951年6月
江苏省苏南行政公署新成立的保山县人民政府卫生科与县人民政府卫生中心合署办公,科长兼主任为李春霞。
1951年秋天
县人民政府卫生中心成立了第一个下属卫生中心——罗店区卫生中心(宝山区罗店医院的前身),由吴志良负责。
1953年春天
县人民政府卫生中心成立了保山县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历时两年半。1955年秋,保山县完成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报告。1957年,县人民医院独立设立血吸虫病防疫站,同时负责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
1955年3月
县卫生中心更名为县人民医院,并迁至县前街32号。
1958年1月
江苏省保山县与上海北郊合并,属于上海。该医院更名为上海宝山县人民医院。
1962,1976
县委和县政府把所有的政府大楼移交给县人民医院使用两次。县人民医院正式迁至友谊路181号。
1965
县人民医院设有中医科,包括针灸和推伤科,有五名中医。
1966年2月
市卫生局向保山派出17名“种子”医生,县人民医院有6名医生,其中包括原眼科主任、耳鼻喉科主任刘。
1977年
李海生等县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视网膜电图,填补了国内空空白,并获得了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会议成果奖。
在1981年,
县人民医院眼科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视觉信息程控系统检查记录装置,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等成果奖。
在1983年,
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县人民医院升格为保山县中心医院。
1985年12月
在县中心医院中医基础上,建立了县中医门诊部。1990年3月迁至友谊支路301号。
1989年5月
宝山县中心医院更名为宝山区宝山中心医院,是因为宝山区是在原宝山县和吴淞区“两拆一建”后建立的。
1993年5月
宝山中心医院首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完成。
1995年1月
经上海市卫生局评定,被提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1998年4月
决定在长江西路1999号建设一所二级综合医院,作为宝山中心医院的一个分支,被市、区政府列为重点工程。2000年后更名为仁和医院。
2008年
区卫生局将宝山中心医院和区中医院合并,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管理。
2009年4月
它被命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并开始筹建国家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1年5月
已成为上海第一批中医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2012年2月和12月,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
2012年5月
该医院正式更名为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认定为中西医结合三级医院。全年门急诊数量达到114.5万个。(当年,、石、肖、杜昌华、白等6位著名中医设立工作室,并牵头成立宝山区“预防服务联盟”,将“预防服务模式”推广到全区17个社区。作为牵头单位,它领导了曙光宝山中药联合体的建设,并辐射到该地区的18个社区。(
2015年5月
建立“膝痹综合诊疗区”,整合骨科、针灸、康复、骨科和社区中医工作站,整合内部优势资源,打造快速优化的新服务模式,被推荐为第二批“全国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
2016年12月
医院有968名员工,包括105名主任医师,131名医生和硕士,以及266名党员。有23个职能部门,12个医疗技术部门和39个临床部门。开放床位721张,门诊和急诊1440768次,住院33273次,手术14551次,平均住院时间7.06天。
沐浴历史的光辉
永远保持全新的面貌
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生命和健康的永恒守护者
八十年太长了,一切都可以改变
这家医院一直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