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1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急救站还有一个点,病人获救的希望就更大了。为进一步完善宝山区院前急救系统网络,缩短急救半径和响应时间,满足公众医疗急救需求,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上部变电站于11月底建成,12月19日正式开放。
上达急救分站位于宝山区环镇北路1058号大厂医院。目前配备两辆救护车、四名医生和八名辅助人员,实现24小时值班运行。变电站开通的第一天,出车次数达到了13次,13名急诊患者得到了救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厂地区人们呼叫救护车的紧张问题。
记者了解到,随着上大分站的开通,宝山急救中心已经建立了12个分站。在之前的11个分站中,总共部署了50辆救护车,急救响应时间为12分钟,急救半径约为6.8公里。平均有38,100人拥有一辆救护车,符合地区卫生和机构设置计划;大变电站的开放增加了一个“棋子”,以缩短救援时间和急救半径。
目前,保山急救中心有219人,他们竭尽全力保护保山市民的健康。从今年1月到10月,该中心完成了4.9万次急救旅行,累计安全驾驶月里程达8.4万公里,治疗了约4.5万名急诊患者,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和17%。其中,医疗救援事故41起,出动车辆77辆,成功抢救伤员146人;完成了2017年上海樱花节、清明节、上海高考、黑池舞蹈节、wcba中国女篮联赛等重大区域活动的支持任务。,并治疗了26名伤病员。参加2017年上海石洞口天然气有限公司应急联合演习和防台防汛联合演习。
多年来,急救中心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每月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开展一系列业务技能培训,推进信息化建设,规范合理指挥调度,并与九石医院北医院、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风胸痛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使用实时通讯软件,在急救过程中及时沟通患者情况,确定抢救方案,提高抢救存活率。
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宝山急救中心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刚刚获得宝山区第三届“十佳医生”称号的杨就是其中之一。杨,59岁,2003年从院前急救小组开始。杨,45岁,服从组织安排,从卫生所转到区医疗急救中心。在过去的14年里,他累计旅行超过15000次,爬了25000层楼,颠簸了近250000公里。他可以被称为120中的“第一车手”,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老主人”。
2013年8月,一名建筑工地的年轻工人意外从高处跌落空,杨强明在接到报告10分钟后到达现场。当时,伤者头部、颈部、胸部和四肢多处骨折,并因心脏骤停而停止呼吸。多亏了工人和老阳的持续救援,伤员们终于在25分钟后恢复了心跳。在去医院的路上,因为伤员有血气胸,呼吸极其困难,还有脊髓神经损伤,他们必须用颈托和康能固定。杨以其高超的医术,完成了这些治疗,并在颠簸的车厢中不时地给伤员做胸部穿刺,从而缓解了伤员的呼吸困难。当伤者被安全送往常征医院急诊室时,医院急诊室主任也称赞老阳“及时抢救和妥善处理。”看到伤者被救,杨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这次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医生们的誓约,他们都是‘健康的、支持生命的’。”
保山急救中心全体员工的辛勤工作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在今年1-10月的调查中,患者对中心的满意度达到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