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9字,读完约5分钟

据宝山区新闻报道:社区事务由全市负责

全市已建成覆盖街道和城镇的219个社区政府服务平台。从明年起,它将全面实施“全市办公室”,打破户籍或居住限制。居民可以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街道城镇中心申请事务,这样数据可以跑腿,居民可以少跑腿。

最近,静安区华勤居住区的数千名居民尝到了“社区分析工具”的甜头。通过这套工具,居委会了解到许多居民抱怨食品市场离家有点远。在社区资源配置过程中,居委会发现了另一个可以提供“蔬菜进社区公共服务”的企业。因此,需求和资源是“相连的”。静安区创新推出这套工具,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信息、资源和需求,实现精准的社区服务。

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这种精准的服务在申城的城乡社区随处可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构建共建、治理、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将社会治理的重心下放到基层。自2014年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一号工程提出以来,上海坚持以党建为导向,成为扎实的基层单位,不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向精细化治理、协同化治理、专业化治理的转变。服务市民,开拓社区“最后一公里”,申城创新型社会治理呈现新气象。

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为人民服务不是“卡住”[S2/]

“侬好!你是居委会干部吗?”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两位居民来到虹口区嘉兴街玉兰居委会,一位主管卫生和妇女一代的干部周美华热情地迎接他们。最初,居民区实施了“平改坡”工程,一些居民前来提问,周美华一一解答。

过去,居委会干部分工明确,互不交叉。这些障碍实际上增加了居民的麻烦。现在,由于虹口区引入了居委会“全岗位准入”的新机制,“一趟头”解决了所有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一岗多能,一岗通”,能够全方位为群众服务,老百姓做事不“卡”。

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住在村子里是第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英里”中,城市将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打破瓶颈,提供真正的服务。

随着该市街道体制改革的推进,资源正在下沉,城市管理和执法、住房管理、绿化和市容的指挥、调度、评估和监督被下放给街道。在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了更快的回应,一些治理上的顽疾也迎刃而解。

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记者从民政局了解到,全市已建成覆盖街道和城镇的219个社区政府服务平台。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全面实施”。通过部门系统优化、流程再造或“接收与分离”,户籍或居住地的限制将被打破,居民可以在全市任何街道和城镇中心申请办理事务,这样更多的数据将跑腿,而居民将少跑腿。

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政府应该“后退一步”[S2/]

基层社会越是复杂多样,就越需要激发多方参与的活力。政府的适当“后退”为居民的联合治理、自治和社会组织留下了广阔的空空间。

在徐汇,“绿色主妇”很有名。近年来,上海建立了徐汇“绿色家庭主妇”和浦东“戴代表院”等一大批自治载体,形成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协商审议平台,也出现了更多符合新时期居民互动的新做法。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互动轨迹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基层干部反映,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敲开几百扇门”、“走在大楼和小巷里”为群众服务。在保山,“社区传播”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二维码,居民可以通过在微信上扫描二维码注册成为用户,并在社区公告、互助和闲置物品中找到他们需要的服务。居民在“社区链接”上发帖反映问题,解决了社区充电桩安装和“广场改菜市场”改造问题。 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区共治和自治的专业力量。在杨浦、嘉定、闵行等区,一些社会组织“扎根”于社区,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和文化服务。

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近年来,这个城市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自2012年以来,该市的社会组织数量增加了近4000个,年均增长率为7.2%。该市每10,000名登记人口中的社会组织数量已达到9.8个,而全国平均水平为5.1个。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已超过14000个。

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新鲜血液”进入社区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充满活力的社区基层队伍至关重要。

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支46,000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其中8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8岁,45%以上的社区工作者年龄在35岁以下。大量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并在其中扎根。

为不断推进创新型社会治理,该市整合各部门扶持社区的政策、社区投入的资金和面向社区的项目,统筹使用,充分发挥“三项基金”的作用。善用“财政资金”。全市每个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10万元,党建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10万元,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每年不低于50万元。利用“社区发展基金”形成财政资金以外的社会资金“蓄水池”,支持自下而上产生的项目,一般每年不低于10万元。以充足的“自治经费”,鼓励街道和城镇设立“自治经费”,支持居民自治项目,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沪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7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