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1字,读完约5分钟
据宝山区介绍,上海从2011年开始实施新一轮垃圾分类,至今已有7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令人失望的地方。如何解决“七年之痒”?日前,上海市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过程分类体系,这符合上海突出的全球城市发展方向。
建立分类、验收和列表系统
根据规划,上海垃圾分类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到2020年底,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将基本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将在居民区普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将显著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超过32800吨/天,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为7000吨/天。基本实现了“两网融合”,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35%。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按照“先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后企事业单位全面覆盖”的原则逐步推进。到2018年,单位生活垃圾将实现强制分类和全覆盖。静安区、长宁区、奉贤区、松江区、崇明区和浦东新区(市区部分)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成3个全国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区,全市700个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将在居民区普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将在以区、街、镇为单位的整个区域实施。
同时,为提高分类效果,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验收和挂牌制度,推动建立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和示范镇。记者从绿化市容局了解到,今后上海将根据垃圾分类达标区数/区域内区数对全市进行排名,该数据也将成为各区、街道绿色发展指数的重要参数。
逐步实施“固定时间”交付
许多市民说,上海的垃圾分类标准已经改变了几次,令人困惑。根据规划,上海将继续实施“有害废弃物、可回收材料、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大分类,鼓励单位和居民区细分可回收材料。促进“两个网络的融合”,居民可以在街上设立的垃圾箱或服务点出售和交换废品。规范住宅小区装饰垃圾的堆放和源头分类,鼓励大块垃圾的再利用,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在集装箱设置方面,该计划也有详细的规定。城市住宅区的垃圾箱或垃圾压缩站应设置四类垃圾收集容器;在农村地区,住户设置干湿分类容器,每个自然村设置4个分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点);单位办公和营业场所应配备有害废弃物、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容器。有食堂或无食堂但集中用餐的单位,应在食品加工区和就餐区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公共场所应设置可回收材料和其他垃圾的“二级”分类收集容器,但有大量湿垃圾的公共场所应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
此外,生活垃圾将逐步实行“定时”投放,干湿垃圾主要分类投放,投放地点、时间和规格将根据当地情况确定。沿街商店应结合环卫作业单位的“上门收集”工作,定期对各类垃圾进行定点分类交易。这也意味着,在过去,市民使用的24小时“免费”扔垃圾的方法将会改变。
《规划》还要求城管执法部门要加强对非法垃圾分类的检查和执法,对拒不履行分类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依法行政。 在驳运环节严格杜绝混装混运
"我的垃圾会被混合吗?"针对公众的质疑,该计划明确规定,将严格执行分类收集和运输。本单位的有害废物由环境保护部门许可的危险废物收集运输企业收集运输。居住区有害废弃物由环卫收集运输企业用专用车辆收集运输。可回收物品可由商业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环卫企业通过预约或定期协议的方式进行收集和运输,并至少每半个月清除一次。湿垃圾由环卫企业用专用密闭车辆收集运输,实现“日产日清”。干垃圾应由环卫企业用专用车辆收集和运输,收集和运输的频率应视情况而定,但应至少每周清扫和运输一次。
驳运环节混装运输的,要严肃追究分类运输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分类质量不符合分类、收集和运输标准的生活垃圾,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分类和投放管理责任人组织二次分拣,确保生活垃圾的分类质量。在混装混运的情况下,收运企业将受到严厉处罚。
同时,环卫收运企业应对不分类垃圾或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单位进行第一次告知整改,整改后再收运垃圾。对许多违法行为拒不整改的,应当拒绝收运,交由执法部门处罚,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强制机制。
大力提高码头分拣处理能力
生活垃圾的最终分类处理能力也是整个垃圾分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应提前布局,选址应明确,并解决“避邻”的困境。
记者获悉,目前,该市的一些干垃圾是卫生填埋场,一些焚烧发电。到2020年,该市将实现生活垃圾的零填埋和完全焚烧。根据规划,要继续提高干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老港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建设,推进浦东、宝山、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嘉定、崇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或扩建。
在湿垃圾方面,我们将重点推进老港基地、浦东、闵行、普陀、宝山、嘉定、金山、松江一批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动乡镇(村)利用当地湿垃圾,推动农村湿垃圾实现“家庭投资、村收入、乡镇(乡镇)”的小循环模式。
此外,积极推进建立全市可再生资源配送中心,在依托全国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布局本市可再生资源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结合本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生活来源的有害废物将纳入危险废物处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