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2字,读完约4分钟
在宝山区大厂镇,生活垃圾和人一样,出门也需要带“身份证”:这里有9个小区正在试行生活垃圾分类,10068户人家都有垃圾二维码,“一户一码”,一码有两种颜色——白色是干垃圾,粉色是湿垃圾。出门前,在袋子上放一个二维码,这样居委会、物业公司和环卫人员就可以追踪每个家庭的垃圾分类
在宝山区大厂镇,生活垃圾和人一样,出门也需要带“身份证”:这里有9个小区正在试行生活垃圾分类,10068户人家都有垃圾二维码,“一户一码”,一码有两种颜色——白色是干垃圾,粉色是湿垃圾。垃圾出门前要在袋子上贴上二维码,这样居委会、物业公司和环卫人员就可以追踪每户的垃圾分类。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施,各区县都在加快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大厂镇之前已经在两个社区开展了试点项目,现在他们希望提高生活垃圾运送的准确性。二维码有助于在以后的环节中追踪错误的垃圾,并监督“垃圾分类不可信的人”。然而,这种做法非常沉重,特别是在现阶段。
前几天上午10点,记者赶到九个试点社区之一的甘浩源,看到清洁工和志愿者正在检查住宅楼下面的垃圾桶,一个接一个地检查垃圾袋上是否贴有二维码,并打破垃圾袋检查垃圾分类。据甘浩源物业经理沈怡介绍,该社区共有13栋建筑,每栋建筑底部都有分类垃圾桶。居民们在两个固定的时间段里放垃圾——7:00到9: 00和18: 00到20: 00。21点以后,清洁工和志愿者需要花一两个小时检查垃圾袋,这是二维码带来的额外工作量。
“一旦发现错误的分类行为,扫描二维码,并把它还给住院医生进行口头提醒和指导。对于反复提醒仍会犯错的家庭,我们将记录其信息背景,并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大厂镇党委副书记赵华介绍,为了配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厂镇与中国联通联合开发了“大厂电子社区”应用,该应用具有垃圾分类、社区监控、停车地磁等功能模块。废弃物分类模块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全过程分类管理”和“整体激励”系统中。居民的“大厂电子社区”账户可以和他们的绿色账户联系起来,他们可以在扔垃圾后当场扫描代码得到积分。考虑到一些老年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该应用让志愿者为他们记分。
根据应用管理部门掌握的信息,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居民是“垃圾分类不可信的人”。赵华表示,即将实施的《条例》明确了对非法生活垃圾分类的处罚,如“个人混合运送垃圾最高罚款200元”、“不分类、不运输、不分类、不处置”等。如何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例如,在住宅区,如何操作‘没有分类,就没有交通’?如果整个建筑或社区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因为个别居民不分类而停止,其他居民会抱怨吗?如果你被投诉,你还想坚持“不收货不运输”吗?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垃圾很容易分解和发酵,停止收集和运输是否可行?”
赵华表示,为了配合《条例》的实施,基层社区必须开动脑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维护和谐的社区关系。例如,应关注“垃圾分类失信者”,考虑将居民的垃圾分类绩效与所享受的停车服务和物业服务联系起来,并尽力引导大家主动分类,以免发展成“不分类、不收不运”的局面。
如果有消极的人,就会有积极的人,特别是积极的人也会带来一些小麻烦,比如人为地增加垃圾的频率和数量以“刷点”。这需要以合理的积分规则为指导。赵华表示,为了鼓励定点计时,应用积分系统制定了一项规则,即在非规定时间内不得扣分;为了引导居民减少垃圾处理的数量和数量,防止居民“刷点”,系统还规定每天累计点数不超过20点,其中湿垃圾12点,干垃圾8点。第一次湿垃圾处理可以累积9分。第二次积3分,第三次无分;第一次放入干垃圾得6分,第二次放入干垃圾得3分,第三次放入干垃圾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