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8字,读完约7分钟
根据宝山区,就业是最大的生计。几天前,“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和创业”被列入市政府2019年的实际项目。面对年轻失业群体不断变化的就业心态,公共就业部门的就业服务提供者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实现“再突破”?日前,记者从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了解到,在从源头上得到准确的指导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从2018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经验,提供准确的就业服务,满足失业人员的需求。
街头工作者深入社区“挖掘”失业者的需求
在静安区共和新路街,职业指导员和街道就业助理敲开了毕业生小谷的门。“今天没出去面试吗?您可以向我们的职业指导专家咨询最近的求职问题。”这是街道就业助理第四次来小姑家。
从第一次上门,到第二次上门了解真实的就业情况,再到在家与父母沟通,这一次,街道就业助理联系了静安区首席职业指导员和上海乐业县就业服务志愿者专家组成员,在家为小姑提供职业指导。“我们实际上增加了微信,经常聊天,但孩子更内向,在面试中更容易打开心结。”就业援助人员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援助人员通常会对社区中的长期失业青年进行全面的调查,掌握他们的具体需求,用他们的真实姓名登记每个正在进行重点援助的长期失业青年,然后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事实上,很多就业指导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就业助理或职业指导将通过微信群推送“乐业县上海”或区级乐业县平台的工作场所信息。据介绍,在就业援助工作中,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有专人对长期失业青年进行跟踪服务。对于被推荐上岗的失业青年,他们可以通过回访了解目前的就业情况,及时回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努力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对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青少年,及时开展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后续服务,帮助青少年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积极开展就业促进等服务,帮助他们再就业。
在过去的三年中,它被纳入了提供就业“金牌服务”的实际项目中
记者了解到,“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和创业”是指引导长期失业青年转变求职观念,通过市政府的实际项目实施,帮助部分长期失业青年积极求职,实现市场化就业;引导部分长期失业青年参加培训实习,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支持部分长期失业青年自主创业,带动他人就业;对于一些长期失业而又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工作的青少年,应该加强就业援助,让他们就业。这一系列项目还有一个名为“航行计划”的项目,意在帮助更多的失业者在工作场所“再次航行”。
随着经验的积累,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是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金牌服务”。这也成为市政府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的一个实践项目。2018年,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和创业再次被纳入市政府实施项目并成功完成。
为有效促进上海市失业青年就业,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办的2018年“青年航海”求职能力提升计划,以“解决青年的求职问题,青年航海助其梦想”为主题,针对各类35岁以下有工作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青年。基于以“转变求职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和“强化职业技能”为核心要素的“三位一体”活动模式,组织失业青年参观企业,近距离观察和体验生产过程、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有效引导失业青年转变求职观念,引导他们参与工作体验,提高技能和素质,帮助他们积极求职,实现市场化就业。
2018年8月23日至11月9日,“青年帆船”求职能力提升项目成功举办了12次企业参观,吸引了来自全市16个区的323名失业青年。访问企业涵盖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零售业、金融业、物流业和互联网等8大产业,其中包括COMAC、平安、阿里巴巴、京东和可口可乐
区公共就业部开发特色就业项目
对于长期没有在家就业的年轻人,各地区提供了就业培训和其他手段,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以闵行区为例,闵行区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于2017年底实施。训练营不是让进入营地的年轻人“掌握”,而是以“新零售”复合型人才的职业培训为重点,利用上海南方科技创新中心的教育、科技、创新和产业资源,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学生)和其他重点就业人群服务。记者了解到,闵行区青少年训练营采用在线和离线双线模式,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学习世界前沿知识,离线虚拟现实教学和体能训练,并填写服务表格。该项目与大学联手,为上海电机大学、上海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大学生量身定制优质课程;走进基地,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青年学员开设培训课程
此外,该项目与大学合作,为上海电机大学、上海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大学生量身定制优质课程;走进基地,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见习青年开设培训课程。据报道,闵行区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新零售愿景、新零售理念、新零售知识和新零售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长宁区在实施市政府2018年实际工作项目时,通过就业“517”职业,实现了一封电子邮件、一个专用窗口、一个团队、一个工作室的“四个一”特色服务模式,引导品牌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招录单位在职业指导中的主导作用,开展各种职场体验,邀请招录单位参加职业指导讲座,帮助失业青年感受职场,了解岗位,熟悉职业,提高职业匹配度。此外,通过开展进街、进校园、进建筑等活动,就业“517”不断拓展职业指导服务范围,实现职业指导分类服务,深化职业指导服务内涵,依托实训基地参观、企业现场观察、职业辅助讲座等主题项目,细化服务措施。
在宝山区,就业服务通过当地的大学延伸到大学生。2018年,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在上达、邦德和奥罗拉设立了三个就业指导站,宣传上海青年大学生就业政策。宝山区公共就业服务系统有一个“飞行援助”工作站,帮助长期在街上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拓展了职业指导的品牌,成立了“助飞”职业指导工作室上海大学分站,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跟踪和指导服务。
此外,宝山区就业服务部门重视就业服务专家志愿者小组的作用。43名专业人员为有意愿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指导,宝山区专家志愿者小组通过预约咨询、上门指导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分享经验、了解真实市场环境的机会。
宝山区还定期组织本地区优秀企业进入校园,为本地区新企业开辟校园招聘渠道,给企业展示自我的机会,缓解创业企业缺乏招聘渠道、人才流失等问题。区、校、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实现相关配套服务、培训、指导和氛围营造的无缝对接,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