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3字,读完约6分钟
不久前,“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之一的FANUC宣布,其在日本以外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将很快落户上海宝山。这个新项目被命名为FANUC的“超级智能工厂”。
作为宝山区2019年的重大工业项目,FANUC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合作的上海FANUC三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将增加100亿元,推动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和规模再上新台阶。
无独有偶,“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之一的安川电气也在与宝山区合作。投资50亿元的国家重大项目安川半导体机器人,预计今年10月投产,年产值约30亿元。
作为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区,依托钢铁产业,宝山区的新产业价值从转型升级逐渐显现。“四大机器人”中不仅有“二大”,还有117家规模以上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落户。2018年,宝山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值达到37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近20%。今年1月至4月,产值达到109.5亿元,占比几乎相同。宝山区在集聚重点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优质项目,希望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打造一个标杆区域。
重大工业项目带动园区升级
上海机器人工业园距离古村公园仅10分钟车程。独特的标志是Fanuc的黄色厂房。
FANUC总部设在日本富士山。由于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成就,FANUC一直以统一的黄色向人们展示,被外界称为“富士山下的黄色巨人”。上海FANUC成立于1997年,由FANUC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共同组建,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保山一期和二期工厂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建成,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其中近4万平方米的系统工厂用于系统集成的R&D制造、安装、调试和出厂检验。
2012年,上海法努克所在的古村工业园成功转型为上海机器人工业园。2014年,被纳入张江高新区宝山园区,成为上海首批转型升级试点园区。
Fanuc三期工程占地431亩,相当于40个足球场,是现有一、二期工厂总面积的四倍。本项目用地由原来高污染、高能耗的有色金属企业改造而来。未来,将建成一个生产、R&D、展示、销售和系统集成中心及服务总部,打造中国最大、最先进、最灵活的机器人超级智能工厂。
以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为主的科技载体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已建成10万平方米,到2020年将达到35万平方米左右。除国内汽车装配领域的领军企业Fanuc“赛赫智能”、全球智能焊接龙头企业“富能士”、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R&D“洪钟自动化”外;以及以智能设备制造为主体的“鑫延龙”、“AVIC飞行模拟器”等总部型企业;国家机器人测试中心和其他科研机构已经正式登陆。
由于企业的快速扩张,2018年,“富能仕”中国总部迁入园区。目前,工厂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在建立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正在建立研发中心。“富能时”中国总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保山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其机器人产业集聚,园区内只有范努克、信阳龙等相关合作企业。另一方面,也注重优质的配套资源:园区免费提供连接轨道交通1、7号线的短途班车,有古村公园、华山医院北医院、世界外国语学校、中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宝山实验学校、龙湖天街、龙现代艺术博物馆等。,解决了许多员工的担忧。”
此外,古村大厦公园内约有8.3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龙湖集团和金茂集团正在加快建设近2万平方米的高端人才公寓。人才公寓一期将于今年10月竣工,提供约330套公寓。
据洪钟(上海)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小红介绍,该公司已进驻上海,并于2017年底在新三板上市。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目前,员工已成功入住大宅的公租房,部分员工享受了园区人才公寓的租金补贴。
为了更好地提供园区服务,园区内已建成的宝鸡鄂之谷,作为目前上海唯一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将为智能制造企业量身打造一个集企业总部、研发、办公和中试于一体的空专属客房。三年内,上海机器人工业园还将投资20亿元对现有的1000亩土地进行调整和改造;投资5.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预计到2020年底,将引进1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制造业比重将达到50%以上,总产值将达到250亿元。
创建机器人的整个产业链生态
保山幅员辽阔,横跨郊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许多腹地和机会。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大厂、松南、高静、杨航、月浦、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宝山城市产业园、宝山工业园全部分布,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和中部地区为总部和R&D基地,北部地区为制造基地的联动格局。
快速仓库智能技术,在宝山租赁旧仓库的初期阶段修补机器人,引起了相关镇领导的注意。在受到宝山区的持续关注后,公司于2017年在高静长江软件园正式注册。
如今,快仓是全球第二大智能仓储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电子商务、新零售、新智能制造、新物流等领域。菜鸟物流、邮政、贵宾商店、百思买、国药、国电、博世马宪生和SAIC都是它的客户。
快仓智能科技首席执行官杨伟告诉记者,目前正计划建设快仓(宝山)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园。该项目将根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的特点,高标准设计建设,打造包括软硬件R&D、孵化、生产测试、智能R&D、展示等全行业的生态链。“目前我们正在选址,上海机器人工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科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上海大学的16名教授组成的团队在保山最北部的保山工业园区成立,是柔性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应用供应商,并于2017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当记者走进生产车间时,忙碌的自动装配线和智能自动化设备无处不在。
科来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谭世立表示,一方面,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配合下游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发展,在国际非标自动化设备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广泛开发下游应用领域,市场地图逐渐扩展到电子、家电、医疗设备、农业、林业和灌溉等领域。目前,科来机电有限公司计划将现有的工业基地建设成智能高端设备产业园。在市和区的支持下,科来机电有限公司正在通过优化和调整宝山工业园区的战略空白来扩大第三阶段,并将建设一个23000平方米的工厂和R&D实验室,预计在2021年投入使用。
在2018年12月发布的《上海宝山工业地图》中,宝山区明确提出了“1+4+4”主导产业体系,其中“机器人和智能硬件”被列为四大优势制造业之一。当年,宝山区还出台了《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加快机器人和智能硬件产业集群发展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了1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基金,对高质量项目给予优惠的土地收购价格,补贴50%的高端企业租厂,并奖励500万元让上市公司入驻园区,加快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
宝山区经委副主任高洋告诉记者,宝山区作为上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上海的产业地图已经明确了这一点,宝山区将依托宝山区空机房、技术、人才和应用的综合优势。通过“区域+产业+创新”的叠加政策,重点打造集R&D、制造、应用服务、管理和销售为一体的机器人,逐步引导企业、项目和人才集聚园区,资金、土地等资源向园区倾斜。到2020年底,园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业产值将占园区总产值的50%以上。
关键转换图提供了更大的面积/0/房间
位于宝山、南达和吴淞两个市级重点改造街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两种上海罕见的“大衣材料”也将成为宝山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承载领域,并提供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018年,宝山区先后与泰伯、上塘科技、百度等巨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泰伯公司总部、上唐全球智能医疗总部、百度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商务总部等八个项目落地。这些项目中有许多是针对南达和吴淞的。
根据规划,南达将提前布局未来前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标志,打造汽车网络、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互联网+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区。作为上海西北部的“经济增长极”,南达地区的转型发展将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人工智能、车辆联网、互联网+的战略转型调整步骤相一致,并将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同样,根据吴淞工业区的功能定位,将形成以新材料、新硬件产业为主导,以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为驱动,以高端新兴产业和优质特色旅游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新硬件产业应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创意设计等。在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硬件、软件、芯片、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孵化等整个产业链。,并在城市中建立一个新的硬件高地。
今年4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上海临港南达智能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和宝山智能湾科技园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意味着未来保山地区的机器人和智能硬件相关产业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人工智能将会给重大转型领域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宝山区委书记王红表示,基于传统产业优势,随着区域转型,机器人和智能五金产业已成为宝山推出“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载体。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加快实施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新一轮升级改造,充分发挥长三角机器人产业联盟和机器人测试认证平台的集聚效应,推进机器人和关键智能部件的R&D化和产业化。宝山区将努力聚集30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加快形成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设中国机器人和智能五金产业制造基地和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世界重要智能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