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0字,读完约8分钟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大学,是中国人民最早独立创办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创始人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马。学校名称“复旦”是从《尚书·于霞传》中“日月明,复旦乐”的词句中选取的,意在自强不息,支撑学校教育强国的梦想。112年过去了,但当你走进复旦校园,似乎空的时代已经凝固,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人和事。复旦的人文情怀被利用了。
江湾对复旦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在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在江湾湿地建成。在新校区的左右两侧有一个王虎湖,由一条蜿蜒的河流连接着:东临太阳湖,西临月亮湖,体现了“日月争辉”的意思。抬头望去,最雄伟的建筑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它是复旦法学院的所在地。它不仅包含了新古典浪漫主义的优雅,还散发出现代气息。在这里,这是复旦迈向新世纪的标志。
第二,当年著名的复旦邯郸校区实际上是一个“江湾校区”。1917年,复旦大学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李登辉总统去南洋筹款,历经波折,筹得近十五万银元。1920年,他在江湾买了70多英亩的土地,一年后,他开始建造学校。1922年,复旦大学正式从徐家汇的巩俐寺迁至现为复旦邯郸校区的江湾。
如今,新校区里的新建筑已经从地面拔地而起,依然讲述着复旦百年来的人文故事;在邯郸校区,历史建筑浓缩了复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新民晚报刘玉社
旧树新枝再创辉煌
今年九月,新学期就要到了。复旦师生回到校园后发现,见证了复旦百年历史的香灰堂已经换上了“新装”。湘辉堂的原址曾是第一个男生宿舍,在抗日战争中被摧毁。1947年初夏,原址被重建并命名为邓辉音乐厅。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募集了30多两黄金,准备送给为复旦工作了一辈子的老校长李登辉,但李登辉坚决拒绝了。经过协商,他用这笔钱修建了邓辉音乐厅。在新建的邓辉礼堂,李登辉在复旦大学发表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牺牲。”团结、服务和牺牲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1985年,为纪念马·和李登辉,学校改名为“湘辉堂”,由先生题写。湘辉堂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复旦师生聚会的主要场所,也是无数重要人士参观复旦的地方,许多响亮的声音从这里传来。可以说,香灰堂是复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翻新后的湘辉堂将成为一个融合学术氛围的新场所,由南堂和北堂组成。南厅是大家熟悉的原湘辉厅,而北厅是音乐表演和音乐会的剧场。
新民晚报刘玉社
学校历史博物馆位于湘惠堂草坪的南面。这是一栋古老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建于1921年。1929年,为纪念复旦大学前教务长、经济学家薛,图书馆增加了两个翅膀,命名为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东侧被日本炮弹撕裂,战后修复。2005年,学校历史博物馆作为百年庆典的礼物正式开放。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1909年颁发的毕业证书、孙中山先生题写的“世界为大众”的旗帜、中国第一个x光管、第一台601模拟计算机、第一台质子加速器等模型...
香灰堂东侧还有一个“冰堂”。20世纪30年代,这座新建的建筑因其欧式风格和新颖的设备而被誉为中国高校“最新的设备宿舍”。1939年,一些复旦师生搬到了重庆。第二年,复旦大学教授孙不幸在日军轰炸中遇难。后来,这座建筑被命名为“冰屋”作为纪念。在校园西面绿树成荫的地方,还有一座建于1925年的紫滨大厦,这是复旦最美丽的建筑。因为它的门型堪比美国白宫,复旦人也称它为“小白宫”。
雄伟大学百年沧桑
复旦大学门口有故事。复旦大学的主入口长约34米,高6.5米,宽3.85米,为砖混结构。学校大门的主色调是砖红色,在白色的漆面上用红色的油漆镌刻着复旦大学的名字。学校名字的题字最初写在毛泽东写给周古城教授的信封里,然后正式用毛泽东自己的笔迹题写。这个学校的大门曾经在权国路。1965年,为庆祝建校60周年,学校决定修建新校门,并将其迁至邯郸路220号。当时修建这个校门的预算是2万多元,但是学校资金短缺,只投资了1万元。为此,陈望道校长拿出他累计的1万元的选秀费作为校门建设资金。
正门西侧的小花园是为纪念老校长陈望道而建的望道花园,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花园里的露台覆盖着紫藤,老校长的半身像是绿色的。每年清明节,复旦的学生都会来望岛园纪念老校长。
△复旦大学老校门位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燕源西侧。新民晚报孙照片
复旦还有一个“老校门”,它位于主入口的西侧(见上图)。原来的旧校门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有黑色的瓷砖和白色的墙,飞檐和动物之吻。校门上方的校名是民国元年前从吴淞复旦大学毕业并留校的苏先生题写的。另一边,一块横匾上写着“尊重工业和音乐集团”。1922年,复旦旧校门在这里建成。抗日战争期间,旧校门遭受了一场战争灾难。20世纪50年代,旧校门被拆除。半个世纪后,学校决定重建旧校门,主要基于几张旧照片。该项目于2005年复旦百年庆典之际完成。
在旧校门的一边,有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园。走进一条蜿蜒的小路,踏上一座小桥,小溪迎面而来。这是盐源。燕园很小,有一个流水的海湾,几座假山和石砌的小拱桥,紧凑而充满活力。据传说,燕园曾为和傅甲所有,取名谢。1935年,李登辉总统借钱扩建校园,被唐代诗人刘禹锡命名为“燕园”,即“老王谢堂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盐源的一个红顶亭子里有一个“世纪钟”,它是复旦大学全体学生为迎接新千年而铸造的。钟身上刻着“一所伟大的高等学府,百年沧桑”的字样。跃进世纪,创造更加辉煌”两行篆书。
问问里面的金思仁
在光华大道和博雪路的交叉口,有一棵参天大樟树。树下是一面大理石贴面的校训墙,上面刻着“博学多才,热心求知,亲近思考”,并根据马项伯先生的书法进行了放大。在这里,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复旦大学成立之初,基础不稳固,六年内校长更换五次。1915年,在校庆十周年之际,李登辉总统开始为复旦大学制定校训。然而,回国后不久,李校长知道自己的汉语水平还很低,于是他邀请第一任校长马出山,并从《论语》中选出了现在的校训。“博学而有抱负,问问题而仔细思考,其中就有仁爱”,这是关于儒家思想努力改进其研究和培养其人格。它培养了复旦人的独特气质,并坚守校训百年。复旦和复旦的人诠释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原则。
光华大道东西走向,从校训墙一直延伸到校园的最东端,也就是复旦邯郸校区的主干道。东面,一对双塔挺拔,这就是现在复旦的标志性建筑光华楼。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新楼从地面升起,讲述了复旦大学百年来的人文故事。新民晚报刘玉社
据说,大楼建成后,空周围的空气被“挤压”到两边,导致大楼附近风力特别强,从而形成了复旦学生戏称的“光华妖风”。光华楼的名称与《尚书·于霞传》中“日月光华,复旦Xi”的校名相同,它的出现意为“双峰日出”。现已成为复旦主要的教学楼和报道活动场所。
当复旦大学新生到来时,他们手中将会有一张“复旦文化地图”。负责编辑这份文化地图的两位老师徐阳和夏天义介绍说,在这幅图中,大学里的“建筑”是画的,而大学里的“大师”是写的,是一群大学生把这些建筑大师聚集在一起。对于很多大一新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复旦校园的地图,更是揭示了复旦的真面目,以及历史的沉淀和对未来的想象,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复旦的精神气质。如果你愿意,可以拿一张“复旦文化地图”,体验“日月光华”的复旦。
旅游
复旦邯郸校区:在轨道交通10号线江湾体育馆站下车,离开东门后沿郑通路步行约10分钟。或者乘坐866、139、133、5号桥线等。
复旦林峰校区:乘轨道交通7号线和9号线到赵家浜路站
复旦江湾校区:168路公交车到国秀路
复旦张江校区:张江路5号桥——曙光医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