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为了迎接革命高潮,在虹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加强中宣部工作的12项具体措施。

描述: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源地图

“红色声音”来自小巷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工农运动,党员和党组织的数量大大增加,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产生了新的革命高潮。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1925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设在上海傅生路(今罗浮路)的一条小巷里;次年4月,他搬到了四川北路安神坊32号(现四川北路1649弄)。从1926年春天到1927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这里工作。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位于街道大楼。前台是指南的编辑办公室,后台也存储书籍和资料。彭树志、和郑都在这里工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出版物《指南》和《新青年》系列在这里编辑。中央局有时在这里开会。宣传部部长彭树志、郑、、书记等人住在这里。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据记载,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陈独秀就住在这里,听取了起义工作报告,并在这里起草了陈独秀和汪精卫的联合宣言。周恩来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1927年4月,中共中央迁至武汉后,改为中央运输部。198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被郑搜查并确认。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图片说明: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源地图

虹口散发着“红色魅力”[S2/]

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何落户虹口?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徐佑威说:“虹口以南在当时是一个公共租界。虽然北方是中国的租界,但它也受到租界的影响,这有点类似于“三不管”。即使地下工作被发现,撤回到公共租界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当时虹口的房价和生活成本都比较低,这也是当时许多中央机关和地下工作者在虹口定居的重要原因。”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徐佑威认为,虹口紧邻北站,北站是当时上海重要的铁路枢纽。同时,虹口北外滩黄浦江也是上海客货运输的重要码头。与其他地方相比,虹口水陆交通便利。自清末以来,中国有许多仁人志士从虹口北外滩码头登船,大批党的早期领导人也从这里起步。虹口已成为现代中国的门户。“虹口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石库门多,这对于隐蔽工程很有帮助。像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一样,它充分利用了石库门的街道建筑、前室和后室。一旦敌人搜索,他们可以迅速撤离。”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徐佑威说:“除了地理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虹口的文化和出版环境。”“中国最早的书店文同书店和文同书店协会相继在虹口成立,并出版了《环球公报》。1899年,《世界公报》连续四次连载《大同学》,首次用中文提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并引用了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虹口的四川北路周边地区是文化人生活最集中的地方,这间接促成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对虹口的选择,并最终在四川北路工作。”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据记载,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共产党深入中国社会和工农群众,积极培养各种群众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组织补习学校、农民喜宴、工人俱乐部等。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借助群众组织和宣传活动深入工农群众,发展基层组织。以1924年下半年至1925年初的湖西工人俱乐部为例,在党的领导下,其宣传活动不仅包括平时的文娱聚会、扫盲辅导和工人演讲,还包括组织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深入罢工和反帝宣传。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应该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的宣传工作,不仅仅限于宣传和动员,而且不再仅仅是口号和教条的鼓动。相反,它更深入地开展组织工作,并与现实的政治斗争目标相结合,对党自身的未来发展和全国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专家意见>:>。

红色文化的源头[/s2/]

上海虹口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背景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区,也是上海党的诞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虹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动员、组织建设、城市武装斗争、文化领导等重要工作的聚集地和实践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虹口也是中国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学的源头。

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近日,虹口区做出了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决定,出台了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的建议,并积极建设“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王(中共虹口区委党史办公室主任)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弄堂里的"红色强音"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