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你知道电梯里有人工智能技术吗?它可以实时检测电梯乘客的情绪和行为,并在紧急情况下自动报警。原来,这是去年由区安监局和区市场监管局率先推出的“智能电梯”监管模式。在试点过程中,许多电梯乘客称赞这种创新的“互联网加”电梯监管模式,一些居民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智慧眼”。
“智能救援”实时感知潜在危机
“智慧眼的敏感度太高,它可以真正实时地感知到爬梯者的行为。”最近,在我们区的一家养老院里,90岁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李亚波在关灯后独自走进了电梯。但是李艾波不知道如何走出电梯,所以她在封闭的空房间里走来走去。这时,安装在电梯内的梯子系统认出了李亚波的行为,并立即通过短信、应用和电话等多种渠道向物业和维修人员报告了电梯被困事件。工作人员及时赶到,把李阿坡从电梯里带走了。整个救援过程只花了8分钟。
过去,像李阿坡这样不能自理的老人被困在电梯里,这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后果。即使老人知道如何使用电梯救援钟来寻求帮助,也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救援。更不用说如果你长时间得不到帮助,这将是对被困者的一种折磨。
如今,基于电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的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平均时间为11分钟、最短时间为5分钟的“智能救援”,还可以在电梯乘客等待救援的同时,在电梯的液晶屏上自动播放安全劝诫视频,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二次伤害。
同样,如果梯乘人员有打斗等危险行为,梯系统的人体感应功能可以快速识别,将电梯运行状态转为“异常报警”。劝诫视频无效后,梯子系统会将爬梯者的危险行为传送给物业监控中心,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安全的爬梯环境。
“大数据监控”减少电梯事故
去年8月,梯子系统检测到该区一栋住宅楼的电梯中有8个超速报警器。与维修人员沟通后,隐患迅速消除。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人驾驶的12部电梯没有发生超速。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说,“智能电梯”增强了他们乘坐电梯时的安全感,就像购买保险一样。事实证明,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有效的救援,还来自从根本上减少电梯事故的频率。
记者在现场看到,电梯乘客通过扫描电梯液晶屏上的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得到电梯的“体检报告”,每一项测试数据都是透明的,消除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担忧。此外,电梯乘客还可以在小型项目中对电梯进行评分和评估。
当然,电梯安全离不开日常维护工作。通过云计算产生的电梯维护数据,物业公司可以远程了解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电梯发生故障后,如果维修人员未能抢救,数据还可以追溯到物业公司和电梯乘客的事故责任。对于维修单位来说,通过平台数据的诊断结果,可以提前预测电梯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概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电梯”电梯是利用科学技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先进监管模式。这种模式首次推出时,在区科委的支持下,一些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虹口正在全面推广这种监管模式,目前已安装563台。下一步,区市场监督局将继续与区安监局、区房管局等部门合作,在“智能电梯”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为“智能电梯”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