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9字,读完约5分钟

杨浦区有702个社会组织,其中约300个活跃在社区中,五年前,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的数量只有现在的一半。以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工程”为代表的社区治理创新趋势,使“社区治理”成为上海社会组织领域一个流行的“主方向”。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杨浦区近年来新生的社会组织大多是微型机构,注册资金5000元,有几名工作人员和一个小办公室作为基本配置。然而,这些机构在60.61平方公里的过渡城市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与旧土地征用,促进城市改造

从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变是杨浦区多年来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城市改造的一项象征性行动,旧区改造多年来在政府工作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上海第一个专门从事房屋征收法律服务的社会组织诞生于杨浦区。

2012年底,上海四维马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志愿者注册成立了上海正义房屋征收法律服务中心。该独立机构参与了杨浦区20多个重大项目和老改革基地的法律服务,为14000名征收部门、征收机关和被征收居民提供了公益性法律咨询,调解了650多起矛盾,维护了各方在复杂的老改革事务中依法办事的底线。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该委员会的负责人李明说:“旧的改革和一般案件之间的矛盾是不同的,不应该通过诉讼渠道解决,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解决新旧矛盾的主要途径是调解,但调解往往很遥远。经过几周的磨砺,它似乎看到了曙光。最后,它仍然是不成功的,它必须从一开始就被取代。这种情况太多了。”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去年,杨浦区长白街228号街坊完成了整体搬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居民同意率100%,居民咨询签约率100%,居民搬迁交付率100%”。为此,律师团队在基地驻扎了四个月,确保每天至少有两名律师在场工作,而且他们经常太忙而无法在基地附近的一个小旅馆过夜。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播种“城市花园”并尝试建立社区

杨浦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治理是一个“协调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需要平衡、关系需要协调的领域非常广泛,这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前提是政府愿意让出空的一部分,并将社会能够承担的事务交给社会。2012年,杨浦区推出全市首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网站,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政府项目立项、公开发布、评标、合同管理和评估履行”机制。区和街道镇政府整理社会治理事务和转移一些公共职能。五年来,杨浦区政府购买了近1000个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从养老、助残、保护妇女儿童等传统领域扩展到冲突调解、节能环保、社区建设等新兴领域。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上海许多地方社区建设经验都是从新兴的社会组织服务领域中萌芽的。近两年来,上海四冶陶堂青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这一从事自然教育和社区建设的民营非企业,在杨浦区掀起了一股“城市园林”的浪潮。这个机构对市区的许多空小房间进行了全新的开发。他们引进了可食用的景观和香草植物来改造平凉邻里中心100平方米的屋顶;爱护创智天地开区的社区花园,提供都市农业体验服务;鞍山市四村社区中心绿地命名为“我们的百草园”,它带领社区居民一起挖掘、刷栏杆、堆肥、种花、浇水、维护绿地。这些花园正在改变人们对公共空厅的看法。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探索社会需求并建立社会关系

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工程”提升了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重点支持社区生活服务、慈善、文化体育、冲突调解四类社区社会组织。“一号工程”成果文件出台后,杨浦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慈善和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减资5000元”的优惠政策,并出台了直接注册、孵化服务、人才建设、科技型社会组织专项扶持等措施,形成了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上海乐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5年5月,是这一政策体系的受益者。该机构共有6名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者管理服务。在成立的那一年,它参加了杨浦区民政局组织的公益风险投资活动,并赢得了一个以关爱丧偶老人-政府公共服务为主题的风险投资项目。通常关注的困难群体中,丧偶老人相对“少”;然而,在社会组织的眼中,一些丧偶的老年人遭受着心理危机和社会关系危机,迫切需要关怀。该项目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并于今年1月被评为“杨浦区最具创意项目”。在过去的两年里,乐毅发展迅速,已经在杨浦区的几条街道上开展了六个项目,为农民工子女、白领等提供服务。

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微观社会组织深入社区肌理,探索社会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是上海“小”治理的一种精细化手段。上海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说:“社会治理最需要的是一个动态的微观组织。”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建军说:“社区治理的关键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什么老年人更多地参与社区活动?因为他们的社会关系是最薄弱的,他们需要重建和恢复。服务社会的社会组织的意义在于塑造社会关系。”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大城"小"治 杨浦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增至300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