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8字,读完约5分钟
引导阅读
从2012年的金融自由化到2016年的金融去杠杆化,近年来金融监管大幅扩张,影子银行经历了大起大落,对货币创造和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子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是什么?创造了多少钱?自2017年以来,表外融资大幅缩水,影子银行受到严格监管。这就是从广义货币到广义信贷的传导不畅的原因吗?
摘要
目前,中国的货币创造渠道包括三个层次:1)中央银行投入基础货币;2)商业银行传统表内贷款/外汇/债券货币创造;3)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银行将监管力度大、资本消耗高的贷款资产转变为监管力度小、资本消耗低的资产或表外资产,创造货币形成影子银行,具有强大的信贷创造功能。影子银行作为传统银行的替代和补充,在其运行机制中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但其资金来源和应用也是有限的。
影子银行基金主要来自银行间负债、表外融资和股权基金,用于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国是一个间接融资体系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这导致影子银行成为主导的信贷模式,成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受金融抑制和监管的影响,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两高一盈”等领域。影子银行的规模与流动性和监管政策密切相关。当流动性宽松、表内信贷收紧时,这类平台会积极寻求影子银行的支持。如果同时收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将面临融资困难和昂贵的问题。
影子银行的规模在向上波动,2017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理财产品表外和非银行投资是主流模式。从上到下,参照央行的孙国峰方法,2018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37万亿元,较2016年43万亿元的峰值大幅下降;自下而上,监管重点发生了变化,影子银行的信贷创造渠道也在不断变化。根据穆迪的计算,中国影子银行在2018年底达到61.3万亿元,比2017年下降了4.3万亿元。然而,由于分项的重叠,比额表被高估了。其中,表外银行、非银行投资和理财资金委托贷款是影子银行的主流信贷创造模式。
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与传统银行类似,主要通过四个渠道:同业银行、非同业银行、非银行投资和表外金融管理。目前,银行间银行和非银行投资是核心。银行间同业渠道在银行间资产科目下记录贷款中应记录的科目,以实现信贷创造;非银行同业渠道通过非银行机构将银行间科目包含的资金投资到实体部门;非银行投资渠道利用银行信贷/证书/基础/保险/资本渠道将投资资产项下的资金投资到实体部门。表外融资不会创造存款,这将增加表内货币,但资产将释放储备,这将为货币创造提供一个新的/0/空间。
客观看待影子银行发展的利弊。影子银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延长了信贷中介链,降低了货币供给的可控性。但是,也应该看到,影子银行的发展客观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今后,在防范金融体系风险的同时,应加强监管和制度约束,引导影子银行向合规、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风险警告:影子银行缩水超过预期。
目录
1重新认识货币创造的渠道
1.1传统渠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1.2新渠道:影子银行
2影子银行的定义和体系
2.1美国影子银行
2.2中国影子银行
3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
3.1资金来源:银行间负债、表外财务管理和股权基金
3.2资金使用: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两高一盈
4中国影子银行信贷创造规模
5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
5.1非银行投资渠道
5.2银行和银行渠道
5.3非银行同业渠道
5.4银行金融渠道
6摘要:客观看待影子银行的信贷创造
文本
1重新认识货币创造的渠道
在货币创造理论中,当货币从金属铸币阶段进入信用货币阶段时,货币的数量不再受贵金属数量的限制,于是货币由银行系统创造。然而,货币创造不是中央银行的特权,而是发生在商业银行的每一项贷款业务和其他外汇购买、债券购买、银行间业务和投资业务中。
1.1传统渠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目前,中国货币创造的完整渠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央银行投入的基础货币;第二层是传统表内贷款、外汇购买和商业银行债券购买的货币创造。第三层是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中央银行是货币创造的大门,商业银行存款是“分流渠道”,通过增加客户存款来创造货币,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居民部门之间的货币交换是存款的转移,存款不会创造新的货币,只能实现货币转移。
1...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的双核之一,大重庆和小重庆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之后,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的第五大城市。小重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1万元,略低于成都。杭州:电子商务中心和民营经济的天堂。杭州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期人口增长居中国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