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12字,读完约5分钟
一、创业板的估值水平
截至2020年3月3日,创业板的市盈率为58.3倍,而万德板a股、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板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17.8倍、12.9倍、12.2倍和30.2倍。
但是,如果我们比较一下:1)2014年2月17日,创业板指的是阶段性高点(随着央行在2月18日重新开始回购和流动性收缩,创业板指的是未来三个月21%的回调);2)2015年6月3日,创业板指数突破4000点。创业板指数在这两个时间点的估值进行比较:
2014年2月17日,总市盈率(ttm)、加权市盈率(ttm)和远期估值(2014e)分别为69.8倍和64.9倍。
2015年6月3日,创业板的总市盈率(ttm)、加权市盈率(ttm)和远期估值(2015年e)分别为138倍、175倍、124倍和158倍。
2020年3月3日,创业板的整体市盈率为58.3倍,加权市盈率为40.4倍,远期估值分别为43-45倍和30-31倍;除去文,总体市盈率(ttm)为71.0倍,加权市盈率(ttm)为66.5倍,而远期估值(2020e)分别为56-59倍和53-55倍。(远期估价的计算见第二部分)
其中,整体法pe=∑(总市值)/∑(净利润(ttm)),加权法pe=∑(总市值*指数权重)/∑(净利润(ttm)*指数权重)。如果加权市盈率小于总市盈率,这意味着权重高的股票利润好,估值低;如果加权市盈率大于总市盈率,这意味着权重高的股票收益低,估值高。
有两个结论:
第一,文并不排除。目前创业板指数的估值距离两个历史高点仍有一定距离;如果不包括温,目前创业板的估值略高于2014年2月,但远低于2015年6月。
第二,目前的创业板意味着加权市盈率低于整体市盈率,这意味着权重高的股票利润好,估值低,指数的构成结构优于两个历史高点。
第二,创业板指的是利润预测
结论:进一步考虑利润预期,创业板的估值仍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不存在泡沫。从历史上看,创业板是指由单个股票卖家一致预测的利润总和,平均需要6-7倍的利润才是最终的创业板。据测算,2020年创业板(不含文)的利润增幅为20%-25%。整体法和加权法下的创业板远期估值(2020年)分别为56-59倍和53-55倍,
具体来说,一致预期利润预测方法是基于180天内个股的预测值(卖方的利润预测),通过历史上实际增长率与预测增长率之间的偏差来计算未来的利润增长率。前一份报告“当前估值隐含的增长预期是什么?——a股利润趋势展望,实际增长率与预测增长率之间的偏差,我们用实际增长率/预测增长率来衡量折现率。这里,增加了一种新的计算折扣的方法,即计算实际利润和预测利润之间的偏差,并进一步计算利润增长率。这两种方法更新如下:
方法1:增长率折扣=实际增长率/预测增长率。
(1)一致预期增长率:在2010年至2018年的每一年年末,用整体法计算下一年个股的净利润预测,得到该行业或指数当时的预测增长率。
(2)折现(实际值/预测值):计算行业实际增长率与当年预测增长率之比,即实际增长率的折现值。并计算2010年至2018年的平均折扣作为中性假设,同时乐观假设和悲观假设分别增加和减少一倍。
(3)2020年增长率= 2020年一致预期增长率*平均折扣。
在中性假设下,2020年各行业净利润增长率为:全a股(4.9%)、全a股非金融类(10.6%)、主板(3.2%)、中小板(14.9%)、创业板(22.1%);成长型企业市场指数(23.2%)、中小板指数(15.0%)和沪深300指数(4.8%)。
方法二:利润折扣=实际利润/预测利润。
目前,只有创业板披露了2019年年报(快报),而第二种方法只计算创业板(因为2020年的预测增长率应以2019年的利润为基础)。
创业板是指2011年至2018年的平均利润折现率(折现率=实际利润/预测利润)为0.675。其中,2011-2016年利润折扣相对稳定(平均折扣约为30%),2017-2018年由于利润周期下降、资产减值等因素,利润折扣大幅下降。与方法1的增长率折扣相比,方法2的利润折扣将更加稳定。
最后,对2020年利润增长率进行了敏感性检验:
如果折现率为0.68,创业板和创业板(不含文)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6.5%和26.6%;
如果折现率为0.70,创业板和创业板(文除外)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9.9%和30.3%。
如果折现率为0.73,创业板和创业板(文除外)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5.0%和35.9%。
总体而言,2020年创业板(文除外)的利润增幅在30%至35%之间,整体法和加权法下的创业板远期估值(2020年)分别为43-45倍。30-31次;创业板(文除外)2020年利润增长在20%至25%之间,相应整体法和加权法下的创业板远期估值(2020年)分别为56-59倍和53-55倍。
1...
在复合调味品方面,疫情可能会加速下游餐厅连锁率的提升,由于在家就餐频率的提高,复合调味品有望受益于B端和C端的需求增长。风险预警:宏观经济下行超出预期,COVID-19疫情控制不尽如人意,下游需求侧复苏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