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7字,读完约4分钟

“全媒体、媒体整合、媒体整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或者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间空坐标系中去思考,它在什么样的历史坐标系中呢?”.....4月9日,由上海市院系联合创办的新闻学院重点项目“新时期的中国”国情教育第二系列讲座在复旦大学举行。人民日报在线社长叶蓁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了第一次报告。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学校培养优秀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这次推出的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紧紧围绕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新中国成立70年和上海解放7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结合起来;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做法、新举措;结合上海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举措和新进展,我们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和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进行讲座。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院长张说,举办一系列国情教育讲座,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抓手。它可以帮助新闻院校的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实际国情、党的条件、世界条件和市场条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培养出党和人民放心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今天的学生表面上知道很多。事实上,他们对国情和世界状况的了解非常有限和零碎。这种讲座只是背景知识和能力的基本供给。这门课必须补充。”按照张的说法,越早实施越好。特别是,有必要在初中学生中传播新闻理念,并打下良好的关键背景。“学生们必须睁大眼睛看世界,必须脚踏实地。”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记者了解到,根据教育部、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和实施优秀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2018年上海首次推出了“新时期的中国”系列讲座。 覆盖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不同年级的2400多名学生和上海媒体青年业务骨干,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张说对第一个问题的反应很好。“实际上,有些学生一开始就对这种国民教育抱有成见。我想这大概是关于‘正确的胡说八道或陈词滥调’,但听了之后,我觉得原来的国民教育还是可以这么说的,而且很有收获。”

学生关注社会的新面貌,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开展地方党委宣传部和高校新闻学院建设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期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创新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是根本途径;实施优秀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高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重要内容。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4月9日,“新时代的中国”第二次国情教育系列讲座正式启动,参与范围首次扩大到上海六所院系联合创办的大学。这是构建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的有益尝试,也是创新院系建设新闻学院的有益探索。

4月9日讲座的主题是“媒体融合与发展”,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大学的350多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朱智滨已经连续两次参加国情教育讲座。在他看来,学术前沿研究和现状解读对提高学生新闻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们应该关心祖国,帮助世界。国情教育讲座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当前的国情。只有睁开眼睛,我们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无论我们将来进入传媒业还是从事与传媒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有益的。”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赖李芳是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的研究生。她认为这种国情教育能更有效地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关注社会的新面孔,洞察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个人而言,她也打算将来从事媒体工作,现在她对如何整合和发展媒体有了自己的理解。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刘怡宁(音译)对“对技术敏感,不要担心技术”这句话印象深刻。“我们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现在正处于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通常会有一些技术焦虑。老师今天说的话相当于给我们当头一棒。一切都在融合。我希望我们可以到不同的行业去绽放我们的光彩。”刘一宁觉得,作为一名学生,他还需要继续在整合媒体方面进行深入而勇敢的探索。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杨浦开讲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