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0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20多年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基础上,近期颁布或修订了生活垃圾管理法规,通过监督和指导,加强了全过程分类,严格执行监管。一些专家将此描述为垃圾分类进入了一个“强制性时代”。上海一直走在前列,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中国的法律框架。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垃圾分类立法。(人民日报,6月24日)

垃圾分类:文明生活的必修课

科学研究表明,减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和科学的垃圾处理(包括回收)是文明社会垃圾处理理念的三大环节。在现有“收集-运输-焚烧”垃圾处理模式社会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垃圾分类有助于促进垃圾的科学处理,降低填埋和焚烧带来的高昂社会成本。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垃圾分类管理是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纳入垃圾处理事务中,将国家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集中权力转移到社会上,促进居民自愿加入这一日常活动,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参与的社会。

垃圾分类:文明生活的必修课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全世界文明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例如,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反污染运动以来,就一直重视废物分类。废物分类标准直观、灵活,符合公众的认知习惯。社区公益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也形成了良好的群防群治效果。挪威建立了废物回收的四箱分类系统,教育和指导居民自觉构建文明的废物分类行为,并实施塑料瓶存款计划,鼓励积极的废物分类和管理方法。

垃圾分类:文明生活的必修课

然而,垃圾分类推广仍存在诸多困难,如社会资源投入不足、分类措施缺乏合理性等。在“强制性时代”,废物分类立法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首先,垃圾分类标准应该符合普通人的直觉认知。例如,立法不仅要科学,还要忽视人们的接受,以免公众因远离现实生活而产生的困难恐惧,从而削弱参与意识。其次,建立垃圾分类的支持体系,如对过度包装的限制性立法,要求生产者承担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义务;完善后端拆除过程中的权责划分,避免“前端划分好,拆除混装”的尴尬局面。最后,完善行政处罚制度,明确对法人、财产或委托人的处罚,以及如何在责任主体内部传递处罚机制,做到罚款与处罚相结合,非保密机构的损害与责任人个人利益的损害相结合。

垃圾分类:文明生活的必修课

进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时代”是大势所趋,我们期望它能够支撑广大普通百姓的城市文明生活和社会的绿色发展。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垃圾分类:文明生活的必修课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