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5月29日上午,杨浦区召开了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研讨会,发布了全市首个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南《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16条建议》。

“人少聚集,科学戴口罩,讲生活卫生,经常整顿环境,多做计划,宣传引导,守住社区大门,快速报告信息,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逐户十六项指导方针凝聚了洋浦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防疫和控制方面的努力和经验。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疫情后的第一次“恢复”

"疫情爆发前两周,居住区的干部几乎每天都睡不着觉。"“站在返回上海的居民门口,犹豫是敲门还是清理门口的垃圾。”“走出海外居民的家,压力很大……”在回忆起三个月前的情景后,社区工作人员仍然心有余悸。疫情对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挑战。在危机情况下,社区工作和志愿工作都有一定的风险。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新江湾城街是一个来上海的人多、回上海的人密集、散居在杨浦核心区的社区。疫情期间,街道首次在网上和网下招募了一批多语志愿者,并成立了一个由居委会干部、社区警察、卫生中心和外语志愿者组成的四人小组,为返回上海进入社区的居民服务。居委会每天两次使用电话、视频、微信和小程序来监控家中孤立的家庭。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新江湾市街道干部的离职率一直偏高。然而,自疫情爆发以来,没有人提出辞职。常驻干部仁恒义亭甚至默默地将他的任命推迟了两个月。”此外,该街道还与川岛千寻公司合作,仅用六天时间就开发了“保体”在线注册和体温打孔应用,共有5147名注册人员返回上海。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社区志愿者、政府干部、企业和居民区的共同努力在预防和控制这一流行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浦区民政局局长伊名引用了一系列数据:在疫情期间,杨浦区动员了近3万名志愿者,覆盖了975个住宅区、248栋商业建筑、20个科技园、199个建筑工地、10所大学和186所中小学。260名市级干部和452名区级干部走上了社区的第一线。截至5月27日,杨浦街道已有17,319人流离失所,6,029人被隔离在家中。这些力量确保了“大船”洋浦在疫情期间获得统一指挥并顺利前进。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在后疫情时代,上海应继续坚持外防投入、内防反弹,收紧疫情防控链,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确保疫情不反弹。”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杨浦区率先发布的社区疫情常态化防控16条建议,对我市开展社区疫情常态化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从“战时”过渡到“和平时期”[S2/]

从危机时期到常态化阶段,从“战时”到“和平时期”,什么样的机制可以在流行时期固化,成为常态化的社区管理体系?在研讨会上,社会学专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在疫情期间成立的由居委会、公安和社区医生组成的三人工作组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团队。如果保留这种三人小组现场工作制度,将来社区管理费用可以大大降低。”复旦大学教授刘建军提出了一系列后流行时代的可治愈机制。

在后流行时期,应加快以党建为主导的三驾马车的制度化;建立权责统一的居民参与制度,加强居民自治和共同治理;为了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资源下沉多、专业治理水平差的问题,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专业化的力量。此外,还有社区捐赠系统的建设、公益招募系统的推广,以及疫情期间非接触式智能治理经验的固化。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在疫情期间,共有3万名来自洋浦的志愿者参与了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志愿服务的责任问题应得到特别关注。”上海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罗新忠指出,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服务,疫情下的志愿服务具有感染风险。在上海许多地区引入保险志愿服务体系是一项创新。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我们发现,不同社区的疫情防控水平与财产质量有很大关系。好的物业公司,比如新江湾市,在社区防控方面做得很好,防控标准比全市平均水平还要严格。但是,在一些社区,财产主动性差,社区防治费用很高。”罗新忠指出,疫情过后,住宅物业应该升级。

《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科技支持在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巩固大数据开发和网格平台的功能,保存疫情期间积累的宝贵数据,以提高城市交通中心的管理效率。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杨浦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16条》发布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