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6字,读完约4分钟
“刘舒,我是朱晓,一个社区清洁工。我给你带了午餐。请开门。”很快,一顿热饭被送到了91岁的刘老伯手里。社区清洁人员是如何做送餐工作的?原来,这是在虹口区江湾镇街道试点的“物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的一项服务。
自中烈社区成立“物业+”以来,老年人熟悉的物业安全、清洁、环保、保修等“四保”已经进入他们的家,并提供定期的清洁、饮食和医疗服务。虽然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但这里的许多老人心里都很温暖。
“熟人养老”既温暖又让人放心
刘老伯是“房产增值”的受益者之一,在中烈社区独居多年。每次他的两个儿子来看他,他们都会买一周的食物。但是老人太老了,不能做饭,所以他只能看着塞满东西的冰箱。“就现在。朱晓每天中午都会送来食物,有两种肉和两种蔬菜。我不吃太多,晚上吃点,两顿饭都解决了。”刘老伯高兴地说。
朱师傅是个清洁工,在中烈社区工作了十几年,和许多老人是“老相识”。送完饭后,他会和他们聊天,免费带东西,做跑腿的事,这让包括刘老伯在内的老人都觉得很贴心。朱师傅不是刘老伯家唯一的“常客”。老年人意识到“财产增值”的好处,并购买其他服务。
这一天,冷冷的雨一滴滴地下着。打扫完后,清洁工胡道喜和马金元立即拿了脸盆、抹布和拖把,来到刘老伯家。和老人热情地聊了几句后,他们两个卷起袖子开始工作,拖地,擦炉子,洗浴缸等等。在离开之前,别忘了提醒老人在雨天外出时要滑倒,并且记得在天气凉爽的时候加衣服。胡道熙也有十几年的“社区服务”。他说“财产+”使他们“从外到内行走”,并能为老年人做些事情,这是很有意义的。“我配对了11个老人。我认为当他们老了,我们会帮助他们。等我们老了,有人会这样帮我们的。”
据介绍,该项目以物业“四保”人员为主体,建立了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专业社会组织的“三重机制”。物业服务人员经过专业养老机构康殷养老公寓的培训后,利用午休和轮休时间,为部分独居老人提供“五助”服务,如助餐、助洗、助浴、助急诊、助医疗,打造“熟人养老”模式。刘老伯说,熟悉的人上门服务不仅能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还能给他特别的温暖和安心。
住宅物业公司的双重好处
在“物业增值”试点前,虹口区街道组织相关单位和居委会,满足试点社区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尤老伯的妻子已经失去自我照顾能力七年了,所以对年纪越来越大的尤老伯来说,这是一个“大工程”。居委会干部根据排里的情况向他推荐了洗浴辅助服务。有一次你老伯想买,康殷养老公寓的专业护理人员来为他服务,标准化、熟练的洗浴服务让你老伯非常满意。
服务好,价格低。“物业+服务”比市场价格更优惠。虹口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人只需支付一部分伙食费、清洁费和洗浴费,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急救和医疗救助项目也可以享受免费服务。
除了惠及老年人之外,房地产公司还可以受益于“房地产增值”试点项目。过去,居民容易与财产发生“摩擦”。但是通过“物业+”,居民们看到了物业公司的“温度”,他们之间有了一个良性的沟通渠道。江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收取物业费要顺畅得多。公司鼓励员工利用空休闲时间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并给予补贴。物业人员的收益不仅是收入的增加,也是居民的信任。一次,社区清洁工朱师傅接到独居老人王阿姨的求救电话,说她突然身体不适。朱晓立即赶到王阿姨家,推着轮椅紧急送她去医院,一直忙到凌晨4点。第二天,他收到了病人家属的真诚感谢和住院医生的称赞。中烈社区党支部书记夏秀峰说,朱师傅现在是社区里的“名人”,在老年人心中的地位比居委会干部高。
目前,彩虹湾中烈社区、三门第二社区、强围里社区已试点开展“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600多人次。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工作人员表示,项目正在不断推进,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赡养老人;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它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和品牌效应;同时,也增强了居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民的凝聚力和信任感,使整个社区有了更多的“温度”。记者从虹口区民政局了解到,“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将在进一步完善后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