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06字,读完约10分钟
不久前,虹口区成立了三个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北外滩功能区管理委员会,重点发展金融和航运业,促进北外滩地区的交通和环境建设;中央功能区管理委员会重点发展商业、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负责中央区域的开发建设;北方功能区管委会应当建立以科技企业为主体、拥有完整的金融、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科技服务体系。上海北外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音乐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垣文化集团、虹口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家国有企业与这三个功能区管委会相对应,形成了“管理-企业一体化”的模式,以扩大和壮大区域经济。
“我们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功能区,但我们发现企业有时难以调动政府部门的力量。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的架构设计是为了理顺机制,帮助企业通过管理委员会协调区内各局的资源,形成开发区2.0版,使土地资源有限的老城区得以复兴。”虹口区区委书记吴新宝告诉记者,该系统设计也是虹口区区委2017年“深化服务企业”一号工程的成果之一。
“人们常说‘为企业服务’,但真正为企业服务好并不容易。企业的一般需求是什么?在技术变革、产业更新和政策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需求如何变化?不同行业和类别的企业,甚至每个企业,他们的个人需求是什么,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都需要找到基地。”吴新宝说:
2017年初,虹口区委把“深化企业服务”作为第一要务,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启动大规模的企业走访。区领导、区职能部门和街道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走访企业。今年以来,已参观了5000多家企业。经过一年的企业考察,这次考察怎么样了?
服务企业是“每个人的事”[S2/]
“服务企业不仅仅是区里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事情,这就需要全区干部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因为建立优质商业环境的能力关系到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一初衷,2017年初,虹口区启动了大规模的企业参观。
今年,虹口区国土资源局局长罗娟联系了六家企业。在访问期间,他觉得虽然他的部门与经济没有直接关系,但服务企业同样责无旁贷。“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把区域规划和发展的想法告诉企业,而企业可以提前思考。同样,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想法,我们也可以反馈政府的决策。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不要错过任何为企业服务的机会,也不要错过任何为企业服务的信息。”当虹口区的干部来访时,他们发现了问题,并立即作出了反应。
虹口区金融企业众多,从业人员中“新上海人”比例较高,申请居住证、定居、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普遍存在。区财政局负责人走访企业时,许多企业反映区人社局有网站和咨询电话,但有时咨询后仍不清楚如何处理。
不久,在区人社局的支持下,虹口区财政局率先成立了一个70多人的微信群——“虹口金融人才服务团”,将市、区金融人才服务中心的全体员工和相关企业的员工都纳入了这个群。当企业员工在办理相关手续时遇到问题时,一旦他们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回答。有了这个微信群,企业间的沟通平台更多了,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针对一些个性化问题,区财政局还将举行线下专题咨询会议。
考察中,我们梳理出了企业普遍存在的10个难点问题,包括享受优惠政策、推广推广、改善办公环境、新企业落户和现有企业迁移、人才落户和引进、企业人员子女就学、税收和行政审批协助等。
在小区投资服务管理系统平台上,记者看到,这里已经实现了在线企业服务功能,如申诉汇总、调度指令流转、流程跟踪、完成反馈等。对于企业访问中列出的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进度条显示解决方案,哪个部门对应一目了然,有效地推动问题的解决。
根据《虹口区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全区下发了完善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快速响应企业需求、整合区域服务资源的“1+4”文件,确保服务企业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长效性。
许多商界人士表示,这些在走访和调查基础上公布的文件是“准确的”。例如,有人说我们应该“为企业服务”。我们如何评估服务?虹口区的相关文件提到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企业评价体系”。区招商领导小组有必要对相关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反映各责任单位服务企业的绩效;通过虹口投资服务平台、企业服务热线、区长信箱,畅通政府服务工作评估渠道。评价结果应纳入区委、区政府对相关责任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以促进服务企业在发现差距、弥补不足方面的持续改进。
记者了解到,虹口区的大型企业走访将继续深入开展,2018年将有更多职能部门和街道工作者参与,覆盖全区3.8万家企业。
“底线标准”还是“最高标准”?后者是目标
在深入企业走访时,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虹口干部的经历也越来越深刻:要关注企业的“核心需求”,政府资源和服务应该与企业紧密联系。
企业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企业选择一个地方创业,只是为了更好的利润和更好的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
企业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加快审批——在虹口得到了迅速回应。
今年以来,虹口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功能窗口进一步优化了审批流程,简化了程序: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区招商办召集相关审批部门进行了讨论,突破了常规审批流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制定服务跟踪表。对于资料不全的企业,窗口工作人员应提供服务跟踪表,详细列出需要补充的资料。当企业回来后,原来的窗口服务人员会继续处理,从而减少出差。
提高商业登记的速度,用“高速铁路”取代“普遍速度”。从9月1日起,区市场监督局审批各类企业登记业务的时限已加快到平均3个工作日。
服务企业,用“底线标准”还是“最高标准”?后者应该成为目标。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后,规定的处理时间为3日内;地区商业委员会是自我施压的。如果企业资料齐全,要求员工当天立即办理备案。每天都有一个特别的人在值班,随时关注网络趋势。
在访问期间,越来越明显的是,需要政府部门帮助的应该是许多中小企业,而不是“大纳税人”。“独角兽企业是不能挖的。必须自己培育和服务中小企业,为培育独角兽提供良好的土壤。”这让区科委的负责人深受感动。
位于虹口的“每日环保”是一家成长中的小型科技企业,尚未产生税收。企业主要研发透水混凝土材料,这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密切相关。区科委了解到,这家企业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经过多方帮助和协调,“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参与项目开发的初步意向已经达成。
资金问题解决后,问题又来了。企业需要有道路来小规模检验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区领导的协调下,该企业有机会参与虹口区道路修复过程中样板路段的建设,这让企业负责人非常感激。
虹口区副区长尤兰达表示:“服务企业既要有制度,又要有温度。”当一个企业遇到障碍时,它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企业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让企业“在8小时内安心发展,在8小时之外安心生活”[S2/]
在满足企业核心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8小时内安心发展,8小时外安心生活”的良好商业氛围。对此,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责无旁贷。随着企业走访的推广,这一理念在虹口干部中日益流行。
中远船务能源运输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从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运输的专业公司,去年公司完成重组,总部落户虹口。由于新公司是由原来的两家公司重组而来,大量员工从大连来到上海工作。44名员工的住宿和9个孩子的入学让企业非常头疼。当区招商办走访企业时,企业负责人提出了这个“难题”。为此,区领导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工作,有效妥善解决员工住宿和子女入学问题。
许多企业担心人才的住房问题,虹口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虹口区除了申请公租房、发放出租房补贴外,还引进湾流国际青年社区,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改造中国北方老厂房,打造以长期租赁公寓为核心,集居住、办公、创新、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社区,尤其受到企业年轻员工的欢迎。
今年,虹口也成为上海新无线城的试点地区,通过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个面向国际标杆的公共移动通信系统。在北外滩,最快的无线网络已经被覆盖。现场网速测量显示,便携式电脑的无线接入超过800米,手机的无线接入超过200米,比国内公共wifi平均2米的速度快100倍。这对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处。
街道取消招商引资功能后,服务企业的功能不能削弱。虹口区专门列出了“街道服务经济任务清单”,包括公共管理服务、业务保障和业务保留服务等八个方面。四川北路街有很多商业建筑,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需求。街道以区域性党建和街道商会为两个平台为企业服务,通过工会、妇联、团委开展各种活动,寻找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街道的大力配合下,白领午餐进入了一些商业建筑,也解决了一些企业的停车问题。
虹口区一批高层次功能平台的创建和产业链的形成也为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效应”。
最近,绿色科技银行落户虹口。建设绿色科技银行是中国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的国家战略和重要举措。在这个平台上,虹口重点引进和聚集了一批促进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金融结合的服务机构,以及一批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机构。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意味着上、中、下游企业的聚集,这显然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此外,北外滩地区的金融和航运功能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相关企业入驻。目前,共有1400多家金融企业、4万亿管理资产和4300多家航运企业。与2012年相比,金融和航运企业总数分别增长了约4.5倍和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