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上周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创作的一批独具特色的分类垃圾桶出现在虹口区广中路街何家寨社区。在过去的两天里,这些分类垃圾桶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热门话题之一。
“垃圾分类基本上被社区的居民所理解,但是对于居民来说,仍然很难真正的对垃圾进行分类。这有很多原因。这位艺术家带来的这些创意垃圾桶无疑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新的创意。”何家寨小区党支部书记沈平说:“过去,垃圾分类基本上是由社区志愿者指导的。在更换了这些时尚的垃圾桶后,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并带着大人去进行垃圾分类。有时孩子的影响很大。”
在何家寨社区,我们可以看到两组非常有特色的分类垃圾桶。“这一次有两组作品非常有趣,分别是《最后一英里》和《地球之眼》。”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程副教授介绍说,垃圾桶“最后一英里”组中鲜艳的颜色、直观的垃圾桶和标有刻度的距离指引线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使扔垃圾的短暂过程变成了一种丰富的体验,让居民重视和重视垃圾分类,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发展新的扔垃圾行为,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我们用直观的艺术形式来探讨垃圾难以分类的原因,如科学分类体系与常识认知之间的矛盾,空怀特居民家中垃圾桶终端的分类,垃圾分拣员的意识教育,并提出建议,希望能缩短科学分类标准与人们直观感受之间的距离。”"
“地球之眼”在这群垃圾桶里,一组凸面镜“守护”在垃圾桶周围。“垃圾分类的力量在哪里?事实上,它来自人们的内心。这组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进而产生保护地球的认知和责任感。”设计师张艺阁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垃圾分类,在今天的许多社区,扔垃圾不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何家寨社区的居民张阿姨说,这些与众不同的垃圾桶让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第一次发现扔垃圾是一件如此有趣的事情,他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如何将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典型的‘知道什么容易做’。人人都知道垃圾应该分类,但真正的行动需要各方的努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王大为说:“我们希望通过公共艺术活动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而居民们在活动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如垃圾袋的艺术设计和垃圾桶的分类等,对艺术家们也很有启发。我们期待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扔垃圾成为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