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3字,读完约3分钟

建于20世纪80年代,几乎完全开放,人口密度高,人流大……何家寨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社区,但该社区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灾害事故,日前被授予“2018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这是因为当物联网被整合到社区的基层治理中时,我们的旧社区发生了‘倾斜’。综合减灾工作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管理机制。”何家寨居委会主任张刚说。

虹口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触手可得

物联网关注潜在的安全隐患

何家寨社区的大部分住宅建筑建于20世纪80年代,还有几栋建筑建于20世纪50年代。正是由于这个“历史原因”,何家寨成为了一个开放的社区。此外,还有两家养老院,一家幼儿园,一家社区健康中心等。在其管辖范围内,其地理位置——东临中山北一路,南接花园路,西接水店路,北接广众支路,使整个社区看起来就像附近地区的“中庭”,成为周边居民往返虹口龙之梦购物中心和轨道交通3、8号线的“必经之路”。

虹口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触手可得

张刚说,何家寨有2340户人家,注册人口超过4800人,常住人口超过5700人。何家寨的人口密度很高,每天经过的人很多。这种情况使得社区的安全管理成为一个大问题。因此,广中路街道建设有“美丽家园”和“六无”,以减少社区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街上建设物联网时,贺家寨被列为“重点对象”。在小区的四个主要出入口安装高清探头,可以清晰识别人脸和车牌;楼道口防盗门上还安装了门磁系统,可以监控防盗门的关闭情况;此外,在走廊的每一层都安装了烟雾报警器,以监测走廊中的烟雾;消防出口也安装了地磁系统。如果车辆非法占用消防通道,会及时报警,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虹口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触手可得

居民从楼上拉电线给楼下的电瓶车充电,这在旧住宅区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记者在何家寨住宅区走来走去,几乎没有看到任何类似的情况。"我们有一个智能停车库,里面充电既安全又方便."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目前,何家寨小区已有两个智能停车库投入使用,它们采用了卡门禁系统,并安装了可以存放硬币、扫描代码、付款和自动切断电源的充电装置。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街道还在车库安装了灭弧、24小时监控和烟雾报警设备,并增加了自动喷淋设施,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风险并介入处理。

虹口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触手可得

居民成为防灾志愿者

现代技术防御装备提高了何家寨居住区的安全系数,自上而下的“人防”成为加强居住区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每天早晚都可以看到防灾减灾志愿者在社区巡逻。目前,已有100多名居民成为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他们是贺家寨综合减灾工作组的“骨干”。贺家寨综合减灾工作组由党组织、街道干部、物业管理、警察、党员志愿者和建筑领导代表等组成。它由联络小组、宣传小组、应急小组和志愿者小组组成,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虹口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触手可得

浓烟滚滚,居民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他们排队有序地撤离走廊。何家寨社区正在进行消防演习。如消防演习、灾难疏散演习、自我急救等。,每年都在何家寨“上演”多次。居民是防灾减灾工作的“主体”。因此,综合减灾工作组下设的宣传小组和联络小组定期组织居民参加防灾演习和技能培训活动,包括逃生培训和正确使用灭火器等。,并透过专题讲座、互动问答及派发单张,定期向居民推广防灾减灾知识,以提高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

虹口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触手可得

居民自治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旧社区的顽疾“楼道里的东西”在何家寨社区“自行痊愈”。贺家寨综合减灾工作组发现,居民在自治过程中的减灾防灾意识有了潜移默化的提高,明显改善了社区走廊堆放物品的现象。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触手可得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