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虹口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干预,以降低脑卒中风险。这项在虹口区开展了6年的健康管理工作,今年再次实现了重大的“升级”: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项目,计划今年至少为5000名高危脑卒中患者提供相关检查。与此同时,中风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从今年起,虹口区实施筛查干预服务的高危人群年龄由40岁提高到35岁。
“高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是什么?虹口区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朱新普博士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是基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延伸。“如果颈动脉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出来,那么‘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就可以深入了解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原因。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中风的风险比正常人高87%。”
记者了解到,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直接的危险因素。据朱新普介绍,在日常工作统计中,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达80%,且检出率随着年龄、高血压和吸烟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自去年以来,“颈部血管超声”已被纳入高危人群筛查计划。
据统计,2015年虹口区超声检查7528人,发现斑块4852人,检出率高达64.45%。其中,动物蛋白(肉)摄入过多,新鲜果蔬摄入过少是现代人的常见饮食习惯,也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朱新普告诉记者,通过“高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我们可以了解人体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这对高血压患者更有意义。饮食习惯、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遗传等。都是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升高的原因。因此,将“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纳入脑卒中筛查干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科学指导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
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具有急性发作和不可预测的特点。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有效措施。事实上,虹口是一个老龄化的城市,卫生部门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自2009年起,虹口区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开始探索建设“虹口卒中网络”。经过虹口区医务人员六年的共同努力,“中风服务窗口”目前已覆盖全区所有八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已纳入家庭医生的日常工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脑卒中高危筛查与老年人体检相结合,并设立自测室,让居民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虹口区脑卒中防控体系不断完善。
今年5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风预防工程委员会和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今后,双方将围绕区域性脑卒中防控网络建设、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多学科联合诊疗、新技术推广、公众教育、学术交流、经验推广和人员培训,共同推进虹口地区脑卒中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