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9字,读完约4分钟

据虹口区新闻报道:“你好,阿姨。这些废物不能混合倾倒。片剂纸箱应被倒入纸桶,剩菜应被倒入湿垃圾箱,最后垃圾袋应被放入干垃圾箱。谢谢你的合作!”在虹口区蒋家桥社区新建的智能垃圾桶前,一名志愿者正在帮助前来倾倒垃圾的居民进行“正确分类”。这个高价值的垃圾桶被绿色植物环绕,只能刷卡使用,是该地区第一个新建的智能垃圾桶。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日前,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蒋家桥社区引进社会企业,试行“两网融合”的新运行机制,即将可再生资源与生活垃圾网络有机结合,探索中心城区垃圾箱精细化管理的新途径。

定期正确交付礼品的积分

今年3月,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材料和有害废弃物”四大垃圾分类标准,研究采取了“定时投放”、严格分类收集运输流程和“绿色账户”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源头分类质量。根据这些新的要求,蒋家桥小区的智能垃圾桶是“量身定做”的。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在使用智能垃圾桶之前,居民需要在居委会登记自己的真实姓名,收集卡片,并绑定自己的住址、手机号码和其他信息。在早上7: 00到晚上9: 00以及下午6: 00到晚上8: 00的送货期间,居民可以刷卡倒垃圾。此次推出的智能垃圾桶底部装有自动称重系统,与运营企业的后台数据服务系统相连。居民刷卡放垃圾后,后台数据系统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住户在什么时间放垃圾,放了多少重量,然后将积分转换后反馈给智能垃圾分类居民卡。积累一定分数后,居民可以去居委会入口处的智能垃圾分类礼品兑换机兑换不同分数的礼品,如纸巾、肥皂等。记者注意到,这与过去简单的干湿分类略有不同。当居民倒湿垃圾时,他们需要把垃圾袋放进干垃圾桶里。此外,他们还需要根据交货要求对纸张、塑料、金属和玻璃进行再次分类。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据了解,蒋家桥社区居民不到800人,目前已有90%的居民获得了智能垃圾厢使用卡。试运行以来,很多居民都说“垃圾分类更精细”,“刚开始我不习惯,但经过几次操作就好了”,“这里很干净,不觉得麻烦”,“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作为智能垃圾桶的操作者,中国天鹰股份有限公司派人现场给予指导和帮助。负责社区运营的窦毅(音译)告诉记者,大多数居民很早就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但仍有许多人无法做到这一点。所谓破袋是指在倾倒垃圾时,垃圾袋应该分开处理,而不是一起扔掉。为了让居民养成这种习惯,公司还专门在垃圾隔间旁安装了自来水龙头和水池,方便居民在破包后洗手。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逐步引导人们自觉参与的意识

上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实施垃圾分类。

蒋家桥小区党委书记丁素芳在社区工作了22年。她说,从肮脏的环境到定期的物业费的清除和清洁,到“绿色账户”的实施和垃圾分类的推广,再到今天的智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已逐渐得到大众的支持,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运作,还需要居民和朋友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侯阿姨是一名志愿者,她负责“看管”智能垃圾房,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让她深受感动。据了解,早在2016年蒋家桥社区启动“绿色账户”时,侯阿姨就加入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尽管居委会已经对居民进行了广泛宣传,但在“绿色账户”实施的初期,侯阿姨还是感到很有压力。每当居民扔垃圾时,她会打开袋子,一个一个地检查,如果没有分类到位,就会再次分类,并为居民做“现场教学”。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如今,新型智能垃圾桶已经投入使用,居民扔垃圾的习惯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提高,但侯阿姨心里的压力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很多居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分类习惯。不过,丁素芳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虽然垃圾分类已经普及了很多年,但很多年轻人太麻烦了,没有时间去做。未来要提高年轻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记者从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虹口区已推进完成510个绿色账户小区,涉及18万多户,每个绿色账户点还配备了专门的志愿者。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未来仍将继续试点建设智能垃圾分室,早日实现江家桥试点模式在全区的推广和推广。然而,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人,希望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养成更好的分类习惯,最终实现“人对人”模式的愉快退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上岗"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