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2字,读完约2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互联网+”中的新兴行业在吃饭时点外卖,外出上网时买车都很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劳动争议案件也迅速增加。虹口法院最近发布了《虹口区2015年至2017年劳动争议仲裁和审理白皮书》。劳动争议的新形势正在产生。仅在2017年,虹口区仲裁法院就首次调解了12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2695名工人。
陈某,上海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的员工,负责驾驶一辆特殊的汽车。2016年4月14日,公司突然发出《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认为陈某在工作期间私用公交车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构成严重违纪,要求与陈某解除合同。然而,陈某不愿意。陈某认为公司终止合同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他是一辆私人自动汽车,而不是非工作时间供私人使用的公共汽车,因此他向虹口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恢复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奖金和加班费。这不是巧合。在另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网络汽车司机老余也因多次私用公交车而被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就连该公司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因私车使用造成的各种损失20多万元。最后,在审判长的主持下,老余与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老余最终向公司支付了1.3万元。
白皮书称,2015年至2017年,虹口区仲裁法院和虹口区法院受理了多起网络相关车辆驾驶员要求网络平台提供商确认支付赔偿、退还设备押金、结算燃油费用、支付佣金等案件。“网络汽车是‘互联网加’的新兴产业。专用车公司的企业管理和用工标准还没有完善。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在不断跟进和调整,这很容易引发劳资纠纷。”虹口区法院副院长倪梁震说。不仅是网络汽车,网络零售的快递,网络物流的配送人员,大多数工作场所都是不固定的,所以他们不能直接管理考勤,准确评估自己的表现,准确判断自己是否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这很容易导致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
白皮书建议,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防范和判断,搭建网络舆情监控平台,利用新兴产业提前发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线索和征兆的独特优势,确保劳动争议隐患第一时间被发现,对相关部门进行预警,及时启动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预案,避免矛盾的扩散、衍生和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