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拖着疲惫的身心,奔向傍晚的高峰,慢慢地奔跑,却永远赶不上放学后的孩子们...
在虹口,勇敢地说不!
为了缓解一些家庭“接孩子难”的问题,区教育局做了大量研究,让学生在放学后体验快乐活动,学校时间可以独立延长到4、5点。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小学“快乐30分”和夜校服务全覆盖。
在解决了“交通困难”的问题后,还有一个呆在学校的好时机
周一至周四3: 30过后,已经是上课时间,但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实验小学,操场上的学生就像“足球少年”,在专业足球教练的带领下奔跑;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了“小小发明家”,把他们的奇思妙想变成了科技作品;在艺术教室里,学生成为“传统工匠”,学习传统的中国技能,如纺织、刺绣和剪纸;在舞蹈室里,学生们就像“舞蹈森林里的小天使”,融合了音乐和形体的美...
与此同时,在该区第六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十几名戴着绿色围巾的初中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打起了滚铁环;操场上有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和垒球训练;在每个教室里,一些学生和专业魔术师一起学习魔术表演,一些学生专注于制作陶器,一些学生看起来很严肃,去了地下,还有一些学生沉浸在数独的魅力中...
事实上,从周一到周四的3: 30以后,这个地区的所有公立小学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热闹场面。从2017学年开始,市教委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了“放学后快乐30分钟”。区教育局积极响应,全面实施,从部分试点到全面实施,用“快乐30分”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挖掘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活动[/s2/]
“快乐30分钟”拓展活动是小学生课外公益活动,一般每周安排4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这看似无足轻重的30分钟里,这个地区的公立小学煞费苦心。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采用“学校教师+购买服务”的形式开设足球、武术、剪纸、书法、口器、仿生模型、织锦刺绣、啦啦队等五大系列课程。
区内第六中心小学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家长对课外学生活动的实际需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将活动计划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包括学生活动总量和教师工作总量中的“快乐30分”活动,并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合理安排导师,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六中已经开设了近20个四类发展活动,供一至五年级学生自主选择。有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活动,如:小生命实验、科技模型制作等;有培养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的艺术课,如主持、朗诵、陶艺等;有开发学生智力和激活学生思维的教育活动,如围棋、象棋、五子棋、桥牌等。;还有人文活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如:小书虫俱乐部,书法等。
事实上,“快乐30分”的实施不仅给了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体验,也延长了家长4点后接孩子放学的时间。同时,在“快乐30分钟”活动之后,所有学校还提供免费的夜间护理服务,最迟每天下午5点。在后期护理期间,学校安排教师为学生提供集中护理,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一些学校教师还帮助学生做作业和课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