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北外滩街三明社区的社区志愿者向领导们介绍了如何将垃圾放入智能回收站
3月15日,一批专门的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北外滩街的三联、丰园、明华坊居委会就职。他们是台北市石林区和北投区的领导。作为李昌访问团的成员,他们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活动,并与虹口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交流,探讨如何做好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李畅分享了良好的经验
来自台北市石林区的天河巷负责人庄福来和三里巷负责人罗志杰被送到三联居委会下属的三明社区。他们一上任,酋长们就被社区入口处一排不同颜色的“大柜子”吸引住了。一位社区志愿者向董事们介绍说,这排“大柜”是“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一体化模式的智能回收站,目前正在上海全面推广。它每天早晚定期开放,志愿者们“手拉手”指导居民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居民可以在正确放置后获得积分,然后用积分换成肥皂、卫生纸和其他日用品。
听了介绍后,庄福来很感动。他表示,与智能回收站的定期定点分类配送类似,台北市在开始推广垃圾分类时,对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垃圾袋采取统一销售制度,价格也根据垃圾袋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这“迫使”居民学习垃圾分类。同时,相应的检查和处罚机制也非常严格。每天,都会有一个特别的人在里面和外面巡逻。一旦有人未经分类就离开他们,他们将面临高额罚款。
酋长们说,垃圾分类是一个“伟大的事件”,将造福子孙后代。像三联居委会的居委会干部一样,做好垃圾分类也是他们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虹口实践受到表扬
在三联居委会,贴在会议室墙上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回收第一”宣传栏引起了台北领导的注意。居委会干部说,展板上的内容都是目前居委会推出的第三方公益活动,比如教居民用废弃的塑料瓶作为栽培载体,手工种植一些蔬菜和绿色植物。台北市石林区三流里主任罗志杰说:“虽然台北的垃圾分类工作比较成熟,但这次交流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同样,来自台北市北投区容光里的苏主任也在丰源居委会找到了一个“亮点”,她就是“一日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由居委会干部指导和表演的小品《垃圾分类,时尚正合时宜》,使原本生硬的垃圾分类知识在居民的笑声中传播开来。苏说:“我负责的城市里有很多老社区。仍然需要通常的垃圾分类宣传。这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方法值得学习。”
担任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后,第五届沪台社区工作论坛在北外滩街举行。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何依群,台北市议会议员潘怀宗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海峡两岸的基层社区工作者就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难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自2007年以来,虹口区以基层社区为平台,与台北市石林区、北投区进行了多次互访。“台北市长任一日居委会主任”和“上海-台湾社区工作论坛”等一系列特别活动成为增进两岸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今后,虹口区将继续创新沟通形式,深化沟通内容,共同探讨社区工作的难点和良好做法,为两岸基层沟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