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0字,读完约2分钟

3月13日,“垃圾分类大篷车”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院。在环境专家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老港口垃圾填埋基地再也承受不起这么多垃圾了!"住在香德路48弄的董月英已经90多岁了,但她谈论的是垃圾分类的“新时尚”。

董阿波家所在的里弄楼建于1938年,属于历史建筑区。因为空的公共房间很小,所以不可能像新社区那样推广智能垃圾桶。自去年年底以来,欧阳路街道在香德路48弄的一个微型社区中,试行了在指定时间收集垃圾的做法。董亚波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虹口91岁老党员引领“新时尚”

她是老党员,欧阳路街“红阳小家庭”的领导。每周四下午,她的客厅成为社区的“议事室”。邻居们喜欢在这里讨论和谈论社区周围的公共事务,以前已经成功地解决了社区的停车问题。1月10日,她向她的老邻居讲述了垃圾分类的试点实施情况,他们也学到了如何将垃圾干湿分类的知识。经过几次讨论,他们总结出这样的特点:早上干垃圾多,晚上湿垃圾多,有些年轻人下班晚。建议早晚在家收集两次垃圾。最后,经过街道、居委会和环卫部门的协商,东宏保洁公司从早上8: 30到9: 00,晚上7: 30到8: 00,到了农口收集垃圾。

虹口91岁老党员引领“新时尚”

在董阿波的带领下,乡德路48弄的居民每天只要听到“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喇叭声,就知道“该收垃圾了”,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将分类后的垃圾拿到队列中。有些年轻人很早就去上班了,隔壁的老人会主动帮他们把垃圾拿出来,并把它分类。

虹口91岁老党员引领“新时尚”

目前,欧阳路街道微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实践已从试点推广到周边100多户,垃圾分类措施也已因地制宜地实施,调动了各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91岁老党员引领“新时尚”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