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2字,读完约5分钟
凌乱、拥挤、陈旧...空的缺点在老城区的许多住宅区里日益明显。然而,在北外滩,许多居民最近发现,他们家门口的公共空房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里曾经凌乱闲置的空楼已经变成了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花园。
原来,在北外滩街开展“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倾听居民的心声,回应居民的需求,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品位、创意特色和实践效果的空社区微景观,以改善社区的人文环境,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日旧垃圾角小花园
与吴淞路相邻的长安里和蒋猛里是较早修建的老式里弄,里弄里有一块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空公共闲置土地,是“六不”产生和整改后空拿出来的一块地。然而,由于一些居民的方便,他们经常乱倒垃圾。此外,这里还有建筑垃圾,妨碍了日常清洁。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土地已经演变成一个有异味的垃圾角落。居民徐阿义回忆说,食物残渣、旧衣服、丢弃的家具、各种垃圾,甚至还有死流浪猫。“天气热的时候,有那么多苍蝇和蚊子。旁边的人不敢开窗,经常去居委会投诉。”
事实上,居委会曾经组织力量清理这里的垃圾,但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如何彻底解决这个垃圾角问题?如何有效回应居民的需求?街道有关部门会同昆山居住区党组织进行了调研,认真听取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当了解到居民普遍认为老胡同缺少公共绿地空休息室时,他们决定将这个空的地方改造成社区花园。
据报道,在微更新过程中,街道紧紧跟随居民生活的痛点,以“社区新客厅”为主题,融文化、艺术、娱乐、休闲为一体,提升社区功能。在过去,空的土地与成堆的垃圾被建成一个充满绿色的休闲场所。增加了一条红色健身步道,供居民步行和锻炼,并点缀了一棵迎宾松,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看着这些变化,徐阿姨告诉记者,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微更新,房子前面的小花园成了小区里的净红景区,这些老邻居也可以晒太阳,互相聊天。“现在,每个人都在协商制定一个居民公约,共同维护这个难得的休息和健身场所。"
此外,在此次微升级中,长期困扰胡同居民的衣物烘干问题得到了缓解。开放式公共晾晒空房和马厩衣架给居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凌乱的空土地体现了美丽的庭院
舟山长阳路138弄与长安里和蒙江里华丽的蝴蝶变化相比,在基层居民的自主帮助下,实现了“小而美”转型中的自我社区更新。
据了解,长阳路138弄建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现已陈旧。由于下水道管道狭窄拥挤,当大雨来临时,社区居民经常遭受“反水”之苦;杂草丛生的绿地无人照管,裸露的黄土空土地成为居民的私人停车场...
如今,稍加更新的长阳路138号已经改头换面,困扰居民多年的旧下水管道已经被挖掘和改造,彻底解决了“反水”和积水的问题;最初,杂物堆积、车辆随意停放的空地区变成了一个被绿色植物环绕的开放庭院,有亭台楼阁和健身步道,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选择。除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外,整个庭院也非常注重人性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所有的石凳座椅都没有“直角”,并铺设了夜间照明带,以避免撞到老人和儿童。
在参与社区微观更新的所有力量中,有一个名为“周冠佳”的自治团队值得一提。这个民间“智囊团”由建筑领导、党员和志愿者组成,与居委会、物业和行业委员会的“三驾马车”合作,先完成了一小部分的装修示范,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上门做与所有居民的沟通工作。“它们不仅有效地传达了每个家庭的需求,还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公众的意见,使更多的居民能够理解和支持微更新。”舟山市住宅小区党委书记刘评论说。
例如,居民对如何实现标准化停车有自己的想法。经过多次讨论,一些小组成员建议,非机动车的停车问题应该通过拆除非法建造的停车棚和翻新停车棚来解决。鉴于全新的停车棚内安装了充电装置,无需从楼上拔下充电电缆,居民对微更新的热情显然要高得多。机动车标准化停放、占用道路和桩的清理、管道重建、绿化和再植...其他微更新细节已经陆续成功登陆。
据悉,北外滩街道作为家庭党建的重要载体和精细化管理体系中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通过“一个住宅、一个政策、一个景观、一个政策”的精细化设计,完成了10个住宅小区的微更新项目,有序改善了旧住宅小区的公共空客房。据相关街道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街道将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微观更新赋予旧社区更多功能,将街区改造成为文化、趣味、品质、温馨的新时代社区有机更新模式,实现历史文脉的传承,激发社区活力,提升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