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7字,读完约5分钟
在雨季,嘉兴路街的创意志愿者魏志辉(音译)和他的女儿穿着蓝色背心穿梭于辖区内的主次干道。母女俩的身影成了嘉兴社区一道美丽的风景。嘉兴路街道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践行了“为民创造、为民造福”的初衷,注重常态化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社区创建从突发性创建转变为长期性建设,坚持日常生活,把握规律,提升常态,倡导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不断推动城市面貌的改善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
泥泞小道变成柏油路
位于洪镇老街旧址的沙洪路已被撤销为市政道路。然而,其余路段连接东沙红岗路和京东路,这是周边居民前往四平路和附近地铁站的唯一途径。由于旧区经常出现重型卡车,路面崎岖不平,下雨时路面泥泞。车辆通过积水的“小池塘”,溅起的泥浆让出行的居民怨声载道。去年10月,街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委托专业队伍对路段平整施工方案进行了评估,并及时制定了方案。经过六天的紧张施工,坑坑洼洼的土地变成了一条崭新的柏油路,赢得了过往居民的赞誉。
据介绍,在嘉兴路街道的创建工作中,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整合辖区内各职能部门、部门、住宅小区和单位的资源,建立联动检查和整改机制,共同推进创建工作。例如,每天通过“城管通讯”系统对创文遗址进行检查,各机关联络官每周对联系居民区进行检查,每月安排市民访问小组对基准进行抽查。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后,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整改。安国路沿线商店的台阶、大连路公共绿化带被破坏的地基以及洪飞食品市场入口处的护栏均在第一时间修复...据统计,街道共协调解决了120个环境卫生问题、180个违法建筑问题和50个无照摊点等。
根据当地情况推广“新时尚”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总书记视察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的指示至今仍在耳边回响。以此为动力,街道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社区环境综合管理紧密结合,建立了街道-居委会-居住区三级管理体系,狠抓居民习惯养成,严格监督管理,彻底提高了社区内外环境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满意度。
为了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街道建立和完善了基于三大体系的相关制度,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联席会议、制定垃圾分类评估、第三方检查和居民志愿者管理措施。同时,在居民区由总党支部、居委会牵头。行业委员会、物业等。参与实施有楼带桶、无楼带桶和“三无”(无物业公司、无行业委员会、无维修资金的住宅区)的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实现“一个住宅区、一个方案”,自觉将垃圾进行精细化分类。
同时,嘉兴路街道积极探索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在志愿者巡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四个分类点进行统一改造,安装智能感应摄像头和语音播报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实时对讲、在线查看等功能。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垃圾分类已覆盖整个区域,湿垃圾平均日分拣量达到420桶,平均97户家庭每天分拣1桶湿垃圾。
街道还开展了"美化家园"、"清扫走廊"、"门前责任管理"三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社区治理中的顽疾,如居民区环境污染、走廊公共部位堆物、商铺跨门经营等。同时,发布了住宅物业服务红黑榜,鼓励物业企业推进住宅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街道已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清理了20个小区、50条走廊、200辆僵尸车,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引导年轻人和中年人成为志愿者
创造性写作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工程。如何让志愿者,尤其是年轻志愿者加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嘉兴路街道以党建为导向,不断创新措施,积极探索中高档社区居民“招徕”方面的工作。
以辖区内有影响力的瑞虹社区为例。这是一个中高档社区,居民主要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这意味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不在社区。为了使这些居民能够融入社区,街道通过“微型教室”、“微型治理”、“微型实践”和“微型项目”来振兴他们的资源,使青年和中年志愿者愿意参与社区事务并致力于创造性工作。例如,针对居民集中的物业管理问题,与住宅物业共同建立了24小时快速联动响应机制,加强了中高档住宅小区和石库门巷的物业管理,实现了“一小时上门,两小时维修”的日常维护,赢得了居民的青睐。另一个例子是微观治理,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共享自行车”的停车管理,并联合瑞虹运营商、物业等重点领域的各方力量,共同开展“黑车”整治和乱摆摊。社区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让居民尝到了“甜头”,更愿意参与到社区的文章创作工作中来。
安丘社区通过亲子俱乐部等活动平台凝聚人心,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白领志愿者魏志辉是一家杂志编辑部的副主任。她经常带着女儿参加社区开设的6+1亲子俱乐部的活动,并与居民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文明理念,成为俱乐部的骨干成员。创文开始后,她和女儿立即报名参加了创文志愿者团队。在这样一群白领志愿者的推动下,居民们参与写作的意愿正在高涨,一股新的文明潮流正在社区中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