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5月18日是长寿路街道社区治理和公益促进中心诞生的日子。一年前,位于新会路55号的老别墅成为长寿路街的“秘密基地”。作为170个社会组织的活动中心,它见证了它们从“半行政化”到“自律与自治”的转变。同时,它也成为长寿社区居民享受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天堂...
如何改造和发展社会组织,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一直是长寿路街道调查的重点课题。记者从长寿路街道了解到,他们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治理和公益促进中心的平台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重点扶持“雪中慈善”型社会组织。
[/s2/
虽然"中心"刚刚诞生一年,但长寿路街道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就有102个社会组织注册。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区需求,经过多次走访和讨论,在凝聚公益力量和治理共识的基础上,长寿路街道迈出了两大步伐。2016年7月,该市率先成立了长寿社会组织协会。辖区内十多个核心社会组织发起参与,促进社会组织自律和资源共享;2017年5月,建成“长寿路街道社区治理与公益促进中心”阵地,响应近百名联合会会员的需求,用于联合会日常办公、会员交流共享和公益项目开发。
“中心”确定了四个主要方向:长寿社会组织和公益人士的共同家园;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项目平台及社区供需对接;社会组织展示公益成果和优秀案例的窗口;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开展了300多项公益活动,带动社区209个群众团体积极参与,服务了2万名居民。在170个社会组织中,政府资助的社会组织比例从50%下降到20%,可以说完成了从“半行政化”到“自律自治”的华丽转身。
外部——打开“任督二脉”,打造“发展闭环”[S2/]
长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在谈到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时,用“内外并举”来概括。“在外部创造一个‘发展的闭环’,就是打开一个具有长寿特征的社会组织链,培育、发展、优胜劣汰,形成一个封闭的发展模式。”
目前,长寿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平台——长寿社会组织协会、场馆——公益促进中心、项目——2017年将有115个项目运行,资金到位——2017年,长寿社区基金会将提供295万元资金支持和管理——长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行政审批业务管理,但仍缺少最重要的环节,即人员。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探索如何动员志愿者与社会组织有效合作,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它解决了社会组织“有项目缺人”和志愿服务中心“有项目缺人”的问题,开辟了“第二道防线”;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降低承担公益项目的社会组织的劳动运营成本。
目前,长寿志愿者服务中心已试点参与上海建爱公益发展中心的“认知普及与筛查”项目,协助其招募社区内患有认知疾病的好朋友和友好大使。在试点的基础上,街道将探索志愿服务中心与各种社会组织的有效对接模式,形成外部发展的闭环。
内部-注意“建立基础和树”并返回到“公共福利原点”[/s2/]
长寿社会组织联合会有170个成员单位,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锦上添花”型,即项目和活动主要是丰富居民的生活;二是“雪中助人”,即能够有效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帮助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
记者从街上得到一组数据:社区中有170个社会组织,只有13个调解矛盾等专业服务机构,占7.6%;社区老龄化的比例为35.9%,而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只有12家,占7%。“接下来,‘雪中送炭’的社会组织将是我们培育和支持的重点,让社会组织成为政府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智囊团。”
据悉,该街道已从“困难”的行业委员会工作开始,选择有经验的退休区书记,指导建立社会组织和成立行业委员会工作室。此外,街道将重点培育和支持两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一是解决社区治理中的普遍矛盾,如旧社区电梯改造;二是解决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人的专业需求,如照顾精神病人和照顾独居老人。
“中心”的发展没有先例,但我相信,随着未来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它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