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3字,读完约4分钟
让学生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者,营造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环境。这是中山北路一小学在建设“绿色美丽校园”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学校以“垃圾分类与可持续资源”为主题,在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专业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引领垃圾分类的新时尚
学校引进了“捡包”项目,引领了校园垃圾分类的新时尚。
“拾荒者包”由回收包组成,提倡回收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如纸、玻璃、纺织品、塑料、金属、电子产品等。每个回收包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可以对可回收物进行详细的分类、数量和金额跟踪和分析,确保每笔交易都可以追溯,每一次分类发货都有反馈。
在中山北路一小学开展的第一次收运活动中,“捡包”小组如期到达,并在午休和课间引导学生将包放入指定区域。踩在水瓶上,然后挤压并压紧纸箱,你可以在袋子里放更多的可回收物。经过一番收集,工作人员将学生准备的可回收材料转移到收集和运输车辆上。你可以通过“捡包”这个小项目在学校和班级看到可回收物的重量,这可以在每个分类中看到。
如今,在老师的指导和说教下,学生们充满热情地参与到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可回收材料的回收中来,捡包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除了奖励可回收物之外,“捡包”活动还将分阶段开展培训,并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活动。在“捡包”项目的帮助下,中山北路一小学建立了可回收资源回收管理机制。这也是学校与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成功实践。
学校注重“三位一体”的联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用小手牵着大手,扩大教育的辐射效应。作为普陀区两个网络的汇聚点,在此之前,学校依托两个网络融合的平台,以回收利乐包为载体,吸引家长参与。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巨大的特殊回收箱被移走了三次。
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垃圾分类与资源可持续性”主题教育中,学校邀请了浦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为师生做了一次微型讲座。
同时,还组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学生实践废物分类的愿望。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参观江桥垃圾焚烧厂,观看垃圾焚烧情况和利用产生的热能发电的过程;前往合阳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了解该区生活垃圾“二级分类就地减量”的新模式。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在超市、地铁站等拥挤场所宣传垃圾分类。通过社会实践,学生看到了垃圾处理的过程,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返校时,学生们自发地提出了一个倡议:“不要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所丢弃垃圾,并按照垃圾分类标识正确摆放;积极倡导生态环保理念,推动家长和邻居正确理解。”
营造绿色校园的美丽景观
垃圾分类应从侧面入手,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是学生实践垃圾分类的第一步。
在区绿量局的支持下,校园垃圾站实行四分法,并配备红、蓝、棕、黑专用垃圾箱。校园垃圾站的墙上设计了四种布局,以提高垃圾投放的准确性,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教室里,使用垃圾二分法,并设立统一的湿和干垃圾箱。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把湿垃圾和干垃圾分门别类,每天早上统一摆放。专门设置了厨房湿垃圾运送站,厨房配备了足够的棕色湿垃圾箱,可独立运送厨房垃圾和厨房垃圾。
创新课程侧重于“可持续资源”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提倡将垃圾分类放入教室,开展基于课程的项目,并实践可持续资源的概念。
结合科技节,开展以“可持续资源”为主题的项目研究,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小研究成为可持续资源的小生产者。所有协会围绕变废为宝的主题开展创意活动,并“改造”自然协会,诠释废纸的华丽蜕变;“叶叶管青”艺术学会将落叶画成图画;“爱乐之声”音乐俱乐部是通过加工瓶子和罐子制成的节奏装置;“市场的魅力”花卉社区用废弃的器皿和鲜花建造小花园。为了增加学习兴趣,学生们还独立地用scratch编写了一个垃圾分类的竞赛游戏。
“垃圾分类,轻松工作,立功于现在,造福于未来”。中山北路一小学将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可持续资源化”的主题活动,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