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5字,读完约4分钟
自从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在社区门口忙碌,在春天寒冷的夜晚,在社区各种颜色的临时帐篷里:站岗,检查和发现,登记信息...根据疫情变化,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和防疫重点,在社区第一线作战,构筑无形的防疫“堡垒”。经过反复实践积累和精心打磨,周家桥街道社区防疫“思维导图”应运而生。
这张“思维导图”是由樊北小区党委书记宋健起草和策划的,他曾在宝钢集团工作,现在是一名“特聘人员”。他将质量管理理论中影响产品的五个主要因素“人-机-料-法循环”应用于社区防疫的五个维度。
人,最初是指制造产品的人员。在这里,它指的是基层党组织、政府下沉的社区干部、党员突击队、派出所、行业委员会成员、建筑领导、物业工人、社区保安、社区志愿者和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机器,最初是指用于制造产品的设备。这里指的是居民区进出口防疫所需的各种物资,如额温枪、公共场所消毒设备、人员及车辆管理通行证、夜间门铃、快递架等。
材料,原指制造产品所用的原材料。指定期购买和发放防疫物资,引导社会参与物资捐赠,党员干部积极捐赠专项党费。
方法,最初指用于制造产品的方法。在这里,它被称为“在线+离线”的面具预约登记法、微信扫描码法、智能软件应用法、“扫地”土法、应急预案等社区治理方法。
环,原指生产产品的环境,是指社区防疫的物质环境和舆论环境。各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垃圾分类处理得到改善,营造了科学、积极的防疫宣传氛围。
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社区干部有计划地开展防疫工作。
人
天山河畔住宅区是谯周辖区内的一个商品房小区。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做好涉外人员的服务管理尤为重要。社区通行证的办理是掌握社区人员动态的重要手段。天山沿岸的居民区充分发挥“人”的优势,邀请外国社区志愿者将社区通行证的处理方法翻译成英语、日语和韩语,方便世界各地居民的登记。这群细心的社区干部被居民们称赞为“走到大厅,走到小巷”。
机器
五号住宅区,作为一个在谯周爬梯子的职业家庭,已经花了很多心思在这台机器上。在疫情期间,几个在建的梯子无法启动,在建的坑井的消毒和安全问题也牵动着居民的心。不久前,这场雨导致一个坑和井中积水。居委会干部立即联系物业和施工方研究解决问题。工程部经理袁明超亲自出马,与小区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起抽水疏通,消除隐患,并及时跟踪其他几个坑井的情况,确保停工期间的安全卫生。
材料
在疫情防控期间,除了防疫物资短缺外,社区老年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急需的“物资”也应得到保障。梁勤在第四住宅区负责社区老龄工作。在疫情期间,她没有忘记照顾老人,给90岁老人送牛奶票,帮助有需要的老人登记和预约口罩,有时她给老人配药。老人拿起一根“小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方法
樊北居住区虽然大多比较古老,但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地铁三号线和四号线中山公园站,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租房。在得知两个日本朋友已经回到上海后,居委会干部扮演了“法国人”的角色,下载了翻译软件,直接在家与日本居民交流,并及时添加了对方的微信,以关心他们每天的身体状况。
环
杨家寨是一个向四面八方延伸的老式社区,因此在防疫过程中很难实现“封闭”管理。居委会干部下大力气临时安装了许多应急“门”,实现了社区的闭环管理。一些社区居民还报告说,大门被封锁后,在社区内旅行时绕道不方便。居委会干部一一作了解释,说明了情况的原因,逐渐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