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6字,读完约4分钟
普陀区表示,今年是社区教育的第30个年头。“十三五”期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促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和繁荣,11月1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主题为“合作、开放、共享”的“社区教育发展三十年”专题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石晓林、市教委副主任童、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郝炳泉、副区长张伟等参加了会见。
1986年,镇儒中学成立的“社会教育委员会”拉开了全国社区教育的序幕。从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到蓬勃发展,经历了30年。如今,社区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普陀区的社区教育从零开始。在过去的30年里,它经历了物化、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和质量化的发展过程。石晓林在“同心打造宜居社区教育”的主题演讲中,全面总结和回顾了普陀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立足普陀区实际,面向基层社会和群众,建立社区教育的物化平台。普陀区始终把发展社区教育、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纽带,作为帮助居民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促进就业、提高生活质量的实践工程,作为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明确了社区学校是街道镇和教育局共同监管下的独立机构,普陀社区教育开始了“组织扎实、校舍配套扎实、队伍充实、资金落实、管理扎实、课程扎实”的实体化建设阶段。2001年12月至2003年2月,9所独立设立的街道(镇)社区学校挂牌成立,逐步形成了由1所社区学院、1所老年大学、9所社区(老年)学校、242个村委会学习点、8个养老机构学习点、5个公民道德修养教育学习点和公民社会学习点组成的网络体系。
把握居民需求,丰富教育资源,增强社区教育实效。社区教育基本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普陀区推进社区教育,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在社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社区的各种活动中牢牢把握居民的需求,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积极培育各类社区民间组织,构建机制,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造曹阳社区学校“迎十五”读书俱乐部、桃浦社区学校普陀癌症康复俱乐部、宜川社区学校瓷画班、长寿社区学校白领瑜伽、长丰社区学校手杖操、振儒社区学校麦秸绣班等颇具影响力的品牌。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资源整合和跨境合作,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了满足普陀人民对公共教育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普陀区不断实施区域教育“圈点和链点”发展战略,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调整和优化力度。结合区域党建、文明创建和社会治理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互利共赢、独具特色的“街镇社区教育资源圈”。重视社区成员和社会组织在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展终身教育社会化研究,建立“终身学习促进者招聘工作站”,率先组建终身学习促进者团队;培育了4个“公民学习团队孵化区”、2000个一星级团队和100个五星级团队。“区社区教育网-街道镇社区学校网-居委会视点”三级虚拟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已经实施,为推进社区教育社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支持。
深入探索实践,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努力实现社区教育发展新突破。“一心之家”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解决群众的迫切问题,形成自治与共治的机制,进一步增强社区治理能力和制度现代化水平,其中社区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普陀将以创新发展激发社区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社区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社区教育时尚,以开放发展拓展社区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立足社区,面向基层,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普陀区“同心家园”优质教育联盟建设,努力把社区教育办在居民家门前,为普陀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社区教育资源和服务。
会上,郭发表了题为“构建包容开放的发展模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主旨演讲,甄汝珍街道发表了题为“在继承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上建设共同家园”的主旨演讲。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