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8字,读完约4分钟

“3·5”雷锋日那天,普陀区镇儒镇街曹杨花园的十多位独居老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装满荠菜、芹菜等新鲜蔬菜的大礼包,这也是该社区“共享花园”收获的第一批蔬菜。

闻着蔬菜的香味,看着楼下干净整洁的“菜园子”,回想起以前那种坑坑洼洼、民房林立、臭气熏天的居住环境,老人不禁感慨万千。

有人曾经在一个围栏里建了一个私人菜园

曹杨花园,位于枝川路,是一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社区,这里以前的居民都是当地的农民。社区建成后,60%以上的居民在征地后被重新安置。受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当地居民仍然保持耕作习惯,喜欢自己种菜。

如果社区里没有菜地怎么办?因此,居民们开始使用他们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方法,如擅自占用空地块的土地,使用泡沫塑料等方式在地块上开辟自己的私人花园来种花种菜。

在社区的西南角有一块公共的空土地,占地近300平方米。它原本是社区的公共绿化带,因此立即受到许多居民的青睐,成为开放私家花园的“好战场”。

一开始,一楼的居民利用了水的优势。最近,他们用木栅栏和塑料泡沫在土地上赛跑,然后翻土施肥。这导致其他居民纷纷效仿,前来“开垦荒地”。有一段时间,空这块公共土地被“开垦”了,到处都是洞。

曹杨花园党支部书记刘告诉记者,在高峰期,有几十户人家在这个围墙内种菜,不仅包括一楼的居民,还有四楼和五楼的居民。基本上,空是分裂的。

种植爱好改变了社区的“负担”

随着围栏种菜的盛行,居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在围墙内种植完蔬菜的居民将社区的公共绿地变成了自己的菜园,引起了其他居民的不满,他们认为蔬菜种植学校损害了社区的公共利益。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私家园林的经营不仅破坏了社区的绿化和景观,也逐渐给社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矛盾日益激烈。

该社区的居民报告说,当他们给菜园施肥时,他们直接把肥料倒在又厚又臭的菜地上。住在楼上的居民甚至不敢开窗,社区里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不仅施肥的气味难闻,而且种植工具和器械在公共场所散落、乱放,还有许多“私人建筑”的案例。当地居民的种植爱好逐渐成为社区的“负担”。一些绿地被毁,黄土裸露,一些杂草丛生,蚊子和苍蝇令人讨厌,气味难闻。有些甚至建筑垃圾与它们混合在一起。

普陀真如镇曹杨花苑推出“绿色庭院计划”破解顽疾

对于这样的情况,反对派也向有关部门投诉。尽管居民委员会和物业部门一再建议,城市管理部门也多次诉诸法律,但收效甚微。

共享菜园受到居民的称赞[/s2/]

看到矛盾越来越严重,去年,华远总党支部下定决心,要改变小区绿化遭到严重破坏的局面。在绿化专项整治前,小区党总支召开了“花园邻里会议”,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既能满足大多数当地居民的种植需求,又能改善小区公共卫生环境,两者兼顾的方法。最后,制定了绿色庭院规划,整个设计在西南角进行,打造了一个“共享花园”,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同。

普陀真如镇曹杨花苑推出“绿色庭院计划”破解顽疾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菜地”计划正式实施,居民自建的私人菜地被拆除,然后委托第三方农业科技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

同时,社区招募了一个常驻志愿者小组,负责后期菜园的种植和维护。居民们也纷纷报名。这个志愿者团队大约有10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负责日常维护,如定期松土、施肥、浇水和更新。

卖菜的收入回馈给花园

如今,经过改造,“共享菜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绿色蔬菜,整齐排列的鲜花,全新的观赏路径和木制栅栏。居住区的菜园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与“杂草丛生,人进不去,夏天蚊蝇飞舞,气味难闻”的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居民们不仅可以在这个“共享花园”里索取蔬菜和赏花,还可以散步和小睡,这已经成为一张“网红”的打孔卡。

普陀真如镇曹杨花苑推出“绿色庭院计划”破解顽疾

“共享花园”也迎来了蔬菜的第一次丰收。至于这些蔬菜的目的地,主要是通过公益集市、社区聚餐、赞助和捐赠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销售。获得的经济效益可以反馈日常运行费用,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自我造血机制。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陀真如镇曹杨花苑推出“绿色庭院计划”破解顽疾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