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该街区东部旧重建基地的24名居民对搬迁表示欢迎
3月13日上午,普陀路迎来了比元旦更喜庆、更热闹的气氛。今天是普陀区24号街坊东座旧改造基地居民集体搬迁的日子。在锣鼓喧天的节日气氛中,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一个接一个地向居民告别,送上鲜花,祝愿他们过上全新的生活。
从去年12月8日开始的第二轮咨询(签约)到今年3月7日签约期满,短短三个多月,24区东片区两块旧城改造基地居民签约率达到100%,普陀区交出了2019年旧城改造的第一张完美答卷。
人们期待已久的愿望是,24区东部街区的居民通过穿过狭窄的小路、拥挤而压抑的房间以及周围凌乱的道路环境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刘阿姨,一个居民,很早就在现场忙碌起来,看着工作人员把家具装进车里。她动情地说:“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我的家人挤在一个10多平米的小屋里。”煤卫必须与邻居共用。楼下是一个食品市场,环境又脏又不安全。我心里总是感到压抑。我们一直盼望着搬家。这个旧的变化终于让我的家庭梦想成真。将来我会搬到一个两室一厅的新家。我会很高兴当我想到它!”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4区东街区旧房改造工作,多次进行专项调查。长寿路街道党工委办公室把旧城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努力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在征收过程中,各责任单位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被征收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成立征缴推进小组,选拔党员干部深入征缴基地一线,缓解居民矛盾;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微信公众账户实时更新动态信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标准化服务。
24区东座基地1区有居民证77张,2区有居民证305张。做好这么多居民之间的沟通工作,是对旧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考验。
街道旧改推进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街道征集中心的专业人士和律师共同为居民解答问题,明确政策,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推进旧改。“一些居民起初并不理解,所以我们主动关心居民的需求。居民潘艾一一开始并不认识被征用地区的标识,但也想知道如何购买经济适用房。我们找到了与征地工作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相关的专业人士在家进行解释。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潘艾解去了她心中的疑惑,最后我满意地签了合同。"
有些居民家里有十个人以上,他们更难达成共识。一号地块的一户人家,其权利人已经去世,户籍中有10个兄弟姐妹。家庭冲突在薪酬分配中极为突出。为此,征集基地召开了十多次协调会,会议室里每次都充满了激烈的争吵,有轻微的言语冲突甚至肢体冲突。面对严峻的形势,收集基地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说服了他们,老改革办公室、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还动员了居民的亲戚、朋友、同事和邻居来说服他们。最后,居民们被工作人员的诚意所感动,家庭成员互相让步,成功地签订了合同。
对于贫困家庭和努力工作的居民,工作人员也希望他们能尽快享受到优惠政策。在第二号地块有一户人家,承租人离婚后和她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女儿一起被出租。实际的住户是承租人的妹妹,与患有脑瘫的儿子单独生活。生活的艰辛使他们希望获得补偿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是,姐妹之间在补偿的分配上有很大的差异。当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况时,他们比有关各方更加焦虑。一旦在签署期间不能达成协议,困难家庭仍然面临奖励费的损失。为此,工作人员不断与姐妹俩沟通,分析利弊,并动员残疾人联合会、街道和居委会等专业人士进行说服,姐妹俩最终达成了签订合同的协议。
24区东座征地基地的签约和搬迁的完成,不仅让居民告别了蜗居,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梦想,也意味着该区旧巷下的二等房旧房改造工程圆满结束,标志着普陀区域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