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5字,读完约6分钟
普陀区是上海老工业区和湖西工业区的主体。吴淞河(苏州河)贯穿全境,为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交通水路,并为工厂的供水和排水提供了便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民族实业家和外商在普陀区苏州河两岸,尤其是南岸建厂。
Kaokonon,你知道普陀所有这些古老的地名吗?
叉槽角度
1918年上海地图上的“叉形口袋角”
有两个历史地名。苏州河是上海除黄浦江以外的主要水路,大部分沿海地区都被码头、书库、仓库和工厂占据。苏州河流经现在的彰化路大桥后,彰化路大桥和长寿路大桥之间形成了几个急弯,邦邦南部形成了几个明显的“尖角”。这个地区以前叫做“叉口兜角”(上海话中“叉口”的发音与《法华乡志》中的措相似),因此被称为“沙滩角”。上海话的“滩”音接近“缩台”,而“叉包”音接近“厝带”,被误认为“叉包角”。事实上,大麻制成的大口袋过去在上海被广泛使用。口袋的开口处有两个“耳环”,形状像现在的“马甲包”。它主要用于储存农村地区的农作物。将棉花、谷物和其他作物放进大口袋后,系上“耳环”可以封住口袋口,并用杆子把它捡起来。这种口袋叫做“叉形包”
所谓的“叉兜角”应该以这里蜿蜒的河流和形状像“叉兜”的“耳瓣”来命名。
老福丰面粉公司及其商标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安徽寿州直隶候补道(今寿州)孙多森及其叔父,江西临江知府孙传启及其兄弟孙多珍、孙多新及其亲属何宜州、龚集资30万元,在茶代角创办了“扶风面粉厂”。它于1900年正式投入生产,是中国产量最多的
1912年,容的企业出资4万元在苏州河北岸的闸北广府路建立了阜新面粉厂(后称阜新面粉一厂),生产“冰川牌”面粉,以优异的品质打开并占领了中国面粉市场。到1925年,阜新面粉厂先后建立了第一至第八个工厂,除汉口的第五个工厂外,其他工厂都在上海开设。其中,第二家工厂位于福丰面粉厂旁边的叉子口袋角落。福丰面粉厂和阜新第二面粉厂于1956年合并,并改为国有面粉厂,即中国最大的面粉厂上海面粉厂。20世纪末,上海面粉厂被改造成著名的“m50创意园”。
金日m50创意园
从莫干山路的“叉兜角”向东,淮安路苏州河两岸的地方也被称为“叉兜角”,当地居民至今仍在使用。
dzmz
区域名称指西康路和长寿路的现有区域。日本的“内外棉纺厂”于1901年在中国开业,被称为内外棉的“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大多数内外棉纺厂都集中在苏州河南岸的“小沙渡”两侧,“小沙渡”也是工人最集中的地区。
1947年上海地图上的“开发区”位于长寿路和西康路交叉口的中心
Dzmz旧电影
1922年,上海内外棉的先驱河村日喜去世。两年后,内外棉向公共租界及工业局申请在小沙渡路和劳森路(现西康路和长寿路)的交叉口设立“河村纪念塔”。在五楼和六楼之间安装了四面都有钟面的建筑自鸣钟。自鸣钟可以传到几英里外的方圆,敦促工人起床去工作。因此,这个地区被称为“dzmz”。
俯瞰20世纪90年代dzmz的交叉路口
1953年,上海修建了长寿路大桥来拓宽和延伸长寿路。位于西康路和长寿路交叉口中间的川村纪念塔严重阻碍交通,被拆除。
今天dzmz路口
薄荷桥
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铸币厂和铸币桥
历史地名,又称“杨店桥”,是江宁路和苏州河大桥的旧名。
1928年,上海江苏造币厂的地图是江苏造币厂,后来改名为中央造币厂,即现在的上海造币厂
上海造币厂旧址
中央铸币厂计划于1932年开始运营。上海荣家沈心集团在戈登路的苏州河两岸有很多面粉厂和面粉厂,但是这一带苏州河上没有桥,所以很多工人只能靠渡船往返苏州河两岸,非常不方便,耽误时间。1926年,阎玉堂在苏州河戈登路北岸购买了60多亩土地,建立了大隆机械厂。工厂业务从铸造和加工发展到制造业,也是老上海著名的私营铁厂之一。由于大隆机械厂位于苏州河北岸,必须与南岸保持联系,所以严玉堂愿意出资修建这座桥。这座桥是座木桥,建于1929年。木桥的北端与造币厂相连,所以它被称为“造币厂桥”;当时,上海人把银元叫做“银洋店”和“洋店”,所以这座桥也被称为“洋店工厂桥”。1949年后,它正式命名为“江宁路桥”。1969年,它被重建为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即现在的江宁路桥。
20世纪80年代的江宁路桥和大隆机械厂
江宁路桥改造后的新貌
药剂
历史地名。与潭子湾、朱家湾、潘家湾一起,被称为“三湾一巷”,是著名的棚户区。上海话中的“药水”可以指医用水,如外用红糖浆和蓝糖浆、口服止咳糖浆和滴眼剂等。,而在早期,它主要指化学水,如硫酸、盐酸和硝酸(俗称“硝酸盐水”)。过去,当工人焊接金属时,他们必须用盐酸来清除金属表面的铁锈或杂质。人们会说,“滴几滴药水”;另一个例子是汽车中使用的电池,它被称为“电池”。电池中有稀盐酸。使用一段时间后,盐酸会蒸发,因此有必要添加盐酸。人们会说,“加一点电药水”。生产药水的工厂叫做“药水厂”。
江苏耀水工厂办公楼和大坂住宅的旧影
当然,生产化学水的技术是近代以后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上海也是中国第一个建立“药剂厂”的城市。20世纪初,该制药厂迁至苏州河南岸的小沙渡,在公共租界外,并更名为“江苏制药厂”。大约有250名工人,他们从美国和西西里岛进口硫磺来生产硫酸、盐酸和硝酸。那是当时中国主要的制酸工厂。小沙渡地区也成了上海工人的集中居住区。因此,原江苏药水厂所在区域,即西康路1371弄和1501弄,被称为“药水巷”。“尧水巷”也指长寿路以北、苏州河以南、常德路两侧的大片区域。
江苏尧水工厂原办公楼及大班宿舍,现为同济二中教师办公室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开始转型。药剂厂旧址改建为西康路小学和普陀中学,现为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目前,在镇平路大桥西侧的同济二中有一座老别墅,是江苏耀水工厂的大型住宅和办公楼,已被宣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药剂厂西侧的棚子拆除后,建成了“大上海城市花园”住宅区;德城大厦是在镇平路大桥东侧的棚子被拆除后建造的。“瑶水弄”曾经是上海的一个著名地名,但现在它的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