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普陀区大熊猫开开大厦建于20世纪90年代。这是一座24层的高层住宅建筑,有238户家庭和大约1000名居民。
7月,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第一个月,也正好是孩子们的暑假。打开大楼的孩子们做什么?学钢琴?学会跳舞?学会游泳?昨天,周佑君走进大熊猫开开大厦去了解情况,发现志愿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孩子们过暑假的一种新时尚。这些年轻志愿者的平均年龄不超过8岁。
描述:垃圾分类小志愿者的平均年龄不到8岁
一个小志愿者在大楼垃圾分类堆放点入口处的暑期值班安排引起了周佑君的注意。值班表上,7月份青年志愿者的值日都满了。
彭是青年志愿者之一。他9岁了。他认为做志愿者很有趣,帮助他的叔叔和婶婶把放错地方的垃圾放在正确的地方。暑假期间,他周围的许多朋友开始成为垃圾志愿者,所以他也从7月21日开始加入志愿者团队。
普陀区常征镇银开小区党委书记蔡威表示,目前大熊猫开开大厦共有23名志愿者,平均年龄不超过8岁,他们将定期值班,每月接受一到两次垃圾分类指导。
蔡威告诉周佑君,小志愿者的建议往往能事半功倍,许多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在小志愿者的帮助下积极参与。
该社区居民王表示,垃圾分类志愿者微信群已从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70或80人。加上孩子,微信群里有100多人。每个人都在竞争成为志愿者。“什么时候值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就是要在小组内进行沟通,并将值班表发送给小组。”
描述:垃圾分类后一周,多年的垃圾管道成功密封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海的许多高层住宅建筑都有“垃圾井”,开房就是其中之一。
在垃圾分类之前,井路混合生活垃圾被用来打开建筑物。一根管子从上到下穿过大楼,居民不用下楼就可以放垃圾。经过今年的垃圾分类,管道仅在一周内就被成功堵塞。“多年未封的垃圾井,经过垃圾分类后,很快就被封上了。”蔡威说。
据报道,在告知居民垃圾管道将被锁上后,居委会找了一个周末,物业保洁人员对地板进行了消毒,然后大张旗鼓地锁上了垃圾管道。大楼关闭后,各种混乱频繁出现,包括高空抛物线,向走廊扔垃圾,打开管道的锁扔垃圾...
在此期间,蔡威要求24名党员守住24楼,不要让居民撬锁,还要让其他党员清理走廊里的垃圾,乱扔垃圾的现象迅速减少。
大楼的物业经理在加锁的基础上给管道口加了一道额外的密封。由于该建筑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在他们看来,印章是法律意义的象征。采用加封条的方法后,没有人未经允许就摘封条扔垃圾。
在竖井关闭和桶被移走后,新疆居民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分离出的湿垃圾纯度迅速提高,超过85%。
描述:残疾人和独居老人可以享受“预约上门”垃圾服务
在大楼的垃圾处理点入口处,“预约上门”这个词也引起了周佑君的注意。原来,残疾人、独居老人和大楼里的其他人可以享受向家里扔垃圾的服务。
蔡威介绍说,当大熊猫开开大厦的干部走访住户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时,发现大厦238户住户中有近20户健康状况不佳。对于这些家庭,大楼提供了“预约上门”的垃圾收集和运输服务,物业保洁人员预约上门垃圾收集和运输,并对垃圾进行“二级分类”,解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除了上门预约之外,有时还有热心的邻居帮助需要的人把垃圾拿到楼下。
自4月初垃圾分类以来,该建筑的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垃圾分类前,每天有9桶湿垃圾和干垃圾,但现在有2桶湿垃圾和4桶干垃圾。干湿垃圾分类准确率为98%,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为100%。
对于该建筑中的近40名租户,通过房东和中介,需要将垃圾分类到租赁合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