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6字,读完约5分钟
空气溶胶霾严重、噪音影响他人、潜在安全风险……今年春节你会燃放烟花爆竹吗?近日,上海市统计局社会形势与舆论中心通过12340电话调查热线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公民公共安全意识调查,涉及烟花爆竹、轨道交通等内容。在1830个成功的样本中,超过70%的市民家庭表示,为了安全和避免气体污染,他们不会在春节期间购买或燃放烟花爆竹,这表明传统的公众观点已经改变。然而,大约30%可能购买和燃放烟花的市民表示,他们不确定燃放地点是否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定的区域内。
针对调查结果,记者采访了专家和基层干部代表,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支持在上海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些专家指出,“传统习俗”不是燃放烟花的借口,因为今天燃放烟花的方式已经改变,不是古老的习俗。
公众支持是立法基础。
根据调查,74.5%的受访家庭表示他们不会在春节期间购买或燃放烟花爆竹,而25.5%的家庭表示他们会或不会确定。其中,17.5%的市民家庭表示他们肯定会。
“上海现在有了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良好社会基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华东政法大学行政法专家邹容教授指出,1994年颁布的现行法规已不再适用于日益激烈的烟花燃放,也不再适用于公众对噪音、安全和环境保护关切的变化。上海非常有必要启动全面禁止焚烧的立法进程。当然,在立法前,可以进行民意调查,听取市民的意见。同时,近年来在实施现行法律法规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以为立法提供借鉴。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反对燃放烟花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市环境科学协会大气分会副主任魏表示,在2013年春节期间上海“烟花霾”形成期间,每个排放者都是污染的制造者和贡献者。当时,上海没有恶劣的天气条件,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为污染日。尽管在一年的第一天和第五天只有两天的“烟火雾霾”,但它已经占了一年124天污染天数的1.6%。
调查还显示,67%表示可能购买和燃放烟花的市民家庭表示,他们在购买烟花时会检查销售点的许可证,而33%的市民家庭表示不会或不确定,其中28.5%表示肯定不会。对此,基层干部普遍建议控制生产和销售的源头。浦东周浦镇姚桥村书记顾正清表示,劣质烟花爆竹,甚至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应该被严格禁止进入市场,春节期间的临时销售摊位也不应该被批准。
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
尽管上海自1994年以来颁布了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地方性法规,但一方面,公众对此的认识不高;另一方面,近年来,该条例的实施存在各种“长期”问题,亟待突破。调查显示,69.1%表示可能购买并燃放烟花的市民家庭表示可以确认燃放地点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定区域内,但另有30.9%的市民家庭表示无法确认。
关于禁区的问题,闵行区古梅旗村总支部书记李倩表示,无论是从城市层面还是从基层层面,都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对禁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静安曹家渡街道寺河花园居委会主任陈惠芳表示,在老城区,尤其是在通道密集的居民区,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在新居民区内的燃放区,也可以考虑增加烟花爆竹的数量,引导居民在固定安全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形成良好的习惯。
邹容说,从处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实施现有法律还是立法后实施,都要突破简单的罚款手段。只有罚款,人们在出发时准备少量罚款,违法成本很低,不足以消除违法状态。建议除罚款外,还可要求因排放造成环境破坏的人通过清洁和修复来恢复环境,从而增加违法者的负担并降低其非法地位。近年来,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困难而不责备公众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举报违法行为,同时坚决依法处理和严格执法。
行政措施以外的措施
“凡事都有隐患。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但仅靠行政手段无法彻底解决。中国民俗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说,在新年燃放烟花爆竹,包括在每年5月5日问候,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习俗。然而,在古代,一般是“三鞭炮,以迎接新年”,即点燃竹子,象征性地响三次,以表达一个人的愿望和迎接新的一年。它不像现在这样随机。就烟花而言,它们产生于唐宋以后,只有政府才能燃放。人们没有条件,不允许随意引爆。
陈指出,今天燃放烟花的方式不是过去的民俗,而是一种混乱。因此,从回归民俗、弘扬民俗的角度来看,燃放烟花的行为应该改变,而不应成为随意燃放烟花的借口。
闸北和泰国居民区天目西街路总支部书记王景梅表示,学校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告诉他们的父母不要燃放烟花,也不要在指定的安全地点购买和燃放烟花。“通过孩子来督促父母是非常有效的。孩子们有很强的荣誉感,也能从小就在心中播种安全和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