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64字,读完约19分钟
昨日下午,上海市19区防控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在疾控中心召开第28次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委发言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朱、上海银行副行长、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副总裁介绍上海市19区防控肺炎疫情情况。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发言人徐伟主持新闻发布会。看一下文字记录
郑锦:一、病例情况:2020年2月20日零时至12时,上海市排除了31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13例新病例治愈出院;有一个新确诊的病例,他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
截至2月20日12时,上海市已消除1979例疑似病例,发现334例确诊病例。在确诊病例中,有173名男性和161名女性。最大的88岁,最小的7个月。144例有在湖北居住或旅游史,33例有在湖北以外居住或旅游史,157例有与相关病例接触史;有110名外国人来到上海,这个城市有224名永久居民。
目前稳定118例,危重13例,重症2例,治愈出院199例,死亡2例。仍有105起疑似病例在调查中。
在2月20日出院的病人中,有一个7个月大的婴儿,他受到了大家的深切关注。经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护人员17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他终于痊愈了。陪伴了17天,医护人员和宝宝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祝愿她健康成长!
二。医疗:继续做好COVID-19肺炎患者的医疗工作。做好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组织的第六版《COVID-19肺炎诊疗方案》视频培训工作。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发热门诊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快速反应机制。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在坚持不懈地做好防控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做好日常医疗服务,维护医疗服务秩序,满足公民医疗需求。进一步做好关爱上海、支持武汉医疗队的工作。
三。防控措施:上海市COVID-19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从即日起在COVID-19实施肺炎防控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进一步落实单位和社区的疫情防控责任,实现COVID-19肺炎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
继续组织开展集中隔离观察场所的疫情防控监管,重点关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隔离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护以及隔离人员的离岗程序。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包括发热门诊重点环节的“回顾”、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人员培训与保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为进一步规范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和管理,市卫生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COVID-19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修订版)。继续推进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市文化旅游局要求各区文化旅游部门加强与当地防控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引导辖区内的旅游住宿企业做好接待外省市游客的工作。市应急管理局全面暂停安全生产资质评估和集中培训活动,征集安全生产网络学习平台,并在复工前为本市相关企业提供免费网络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华东民航局推出“通用航空空备用考勤信息平台”,掌握通用航空空企业和通用机场的实时可用备用考勤力量,促进备用考勤信息的互联共享,畅通信息传输渠道,提高响应速度、执行效率和完成质量。市体育局严格执行训练基地、健身场馆和商业场馆的防控标准。
李俊:自COVID-19肺炎爆发以来,上海金融业认真落实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上海28条”的落实,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不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同时加强对疫情波及行业和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在上海市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上海市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上海银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本市各银行加大了疫情防控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重点防疫领域的专项信贷支持。上海银行积极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再融资政策。截至2月18日,上海银行已向48家重点企业发放90笔贷款,贷款总额为13.1亿元人民币,加权平均利率为2.35%。中央政府补贴50%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远低于1.6%。其中,全国银行上海分行发放6.7亿元,地方法人银行发放6.4亿元。
这些贷款大多在一天内发放,最长不超过两天,集中在防疫相关产品生产、设备制造、医药产品采购等关键领域。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通过再贴现等工具加大了支持力度。截至2月18日,共发放再贴现1.1亿元。
第二,增加对受流行病影响的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供应。截至目前,上海已有54家银行投入176亿元防疫贷款,支持1796家企业,贷款综合成本约为3.62%。对受疫情严重影响的4360家企业,减免贷款手续费和利息约3.5亿元。
上海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变还款安排、延长还款期限、展期不还本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截至目前,上海已有54家银行为440家企业展期贷款44.7亿元,并通过展期贷款为8910家企业进行了信贷修复,总额约为33亿元。上海许多外资银行也积极响应,采取了延长贷款偿还期、提前还贷、免息等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第三,加强保障措施,提供高效服务。上海金融基础设施充分保障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定运行,上海金融机构积极优化现金、支付、信用报告等金融服务和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及时高效转移。1月24日至2月18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入28亿元完整的新防疫凭证,累计出库现金95亿元。
上海各银行普遍开通了信贷审批和跨境疫情防控绿色通道,简化了购汇和支付业务,实施了当日紧急授信和次日放款。截至2月18日,我市中外银行共办理了180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经常项目外汇专项业务,总金额达2290万美元;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汇出17笔防疫采购资金,折合人民币1989万元。
在上海银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保险机构将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功能,确保疫情防控。
首先,在防疫和控制期间提高个人安全。上海保险机构积极拓展健康保险责任范围,将新型皇冠肺炎纳入保障责任。截至目前,上海50家保险机构共销售了522种涵盖COVID-19肺炎责任的保险产品,共计约30万件,向38位COVID-19肺炎客户支付了约521万元。
此外,对于防疫和控制,专业医务人员、志愿者、记者、交通警察和其他一线工作人员,上海的保险机构提供支持,为医务人员提供专属保护计划,并免费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截至目前,上海市保险机构已为25万名上海市医务人员发放了特殊防疫保护物品,覆盖了其他省市医务人员的意外伤害,总保额2亿元。
二是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响应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需求,PICC上海分公司和CPIC上海分公司迅速将雇主责任保险、业务中断保险、团体意外保险和团体健康保险的责任范围扩大到COVID-19肺炎,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为相关企业提供了COVID-19责任的保险套餐。此外,PICC上海分公司完成了16项关税保证保险,累计保额约1400万元。
加强对上海金融市场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在上海证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证券期货行业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疫情防控。
开辟上海金融市场绿色通道,加大创新服务力度,拓宽防疫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适当降低交易结算费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加快审核并支持发行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全市落地第一笔防疫债务,交通银行在同业市场发行第一批防疫专项同业存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6家上海券商承销发行防疫专项债务50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受理相关企业申请在科学技术板块上市,并组织熟悉生物医药行业的专业审计师集中解决关键问题,进行快速审计。2月5日,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科技创新企业东方生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板块成功上市。中国邓鑫完成了信托公司提交的29项公益(慈善)信托产品的预注册,其中“抗击艾滋病-19肺炎”等专项慈善信托计划募集金额总计10亿元。相关市场机构采取延长股票质押协议、部分融资融券客户不自愿平仓、适当延长客户补充抵押品时间等措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支持力度。
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有30项政策措施,内容非常丰富。
在全国全力防控COVID-19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这份文件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集中力量防控疫情、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度重视。上海金融业感到光荣的使命和巨大的责任。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促进发展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下的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热门问答-
构建“三方防护圈”,平衡防疫措施与生活经济
东京电视台:前两天上海新增感染人数为零,仅在2月20日上午确诊一例。上海如何看待这个数字?为什么上海能达到这个数字?目前,办公楼和住宅区的出入口管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何考虑防疫措施与生活经济之间的平衡?
郑锦:上海始终致力于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市民的健康和安全。主要防控策略是构建“三向保护圈”:
首先,交叉预防输入。严格控制所有进入上海的道路、机场和火车站,全面落实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和关键人员的临时隔离观察措施,发热人员及时转移到发热门诊进行调查。
第二,社区不扩散。“封闭式管理”在全市住宅小区和建筑物内实施,进入人员需进行温度测量和登记。规范实施家庭隔离和集中隔离观察。
第三是集中于筛选和治疗。全市有110多家发热门诊,对患者实施“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及时阻断传播途径。设立指定医院,全面治疗患者。
防控工作形成闭环,及时将筛查中发现的所有关键人员转移到医疗机构,或进行家庭隔离和集中隔离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理。
在严格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我市正积极有序恢复工作和生产,路口交通量和城市通勤量已逐步恢复正常。目前,反进口和防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坚持科学、精确的防控,继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进出办公楼和住宅区的人员实施管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但前提是确保所有防疫和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融资服务工作
上海电视台:这次国家开发银行发放了多少紧急防疫贷款?如何发挥发展金融的作用,帮助预防和控制疫情?
【/s2/】朱:【/s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及时做出反应,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给予全额信贷、简化流程、加大资金支持。
中国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反应迅速,与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建立了银企合作机制,采取了防疫、稳定市场、支持小企业三个并重的措施。在央行再融资和银监局18项措施落实的帮助下,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融资服务工作。
截至2月19日,我行共成立了8个贷款委员会,承诺发放相关贷款78.58亿元,实现发放17.71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贷款银行专项应急贷款工作。向重点防疫企业发放专项应急贷款2.31亿元,支持凯米科技、SAIC大通、复星制药、迪赛诺等重点企业生产和采购防疫物资。
第二,率先建立银企合作机制。【/s2/】及时跟进上海市政府防疫工作安排,会同市经委、上海银行建立应急物资生产需求快速反应机制,对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给予直接贷款支持,通过银行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防疫、控制和经济发展的“两条线”,设立复工和生产专项贷款。截至2月20日,上海分行已向多家企业发放了14亿元专项贷款,用于恢复工作和生产,预计本周还将发放6亿元,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为保持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下一步,CDB上海分行将充分发挥发展金融在关键时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复工投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再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困难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各项工作务实、细致、务实。
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风起云涌的消息:在这场疫情防控中,上海银行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效果如何?
黄涛:自疫情爆发以来,上海银行重点关注了医用材料的生产和配送、重大工程建设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中小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第一,处理紧急事件和特殊事件,以充分满足防疫和控制的资金需求。积极联系和满足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企业需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开辟绿色审批渠道。只用了两天时间就为三家口罩和防疫产品企业提供了紧急贷款。
具体来说,一是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的专项再融资政策、财政部的贴息等支持政策,联系近200家地方防疫重点企业。截至2月19日,已有14个项目投入使用,总金额达4.41亿元。
二是根据市政府28项政策措施的要求,迅速设立3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重点医疗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和运输等企业。
第三,为配合防疫物资的进口,紧急建立跨境汇款绿色通道。例如,复星国际只花了1.5个小时就支付了防疫物资的采购费用。春节以来,共为相关企业发放了30笔紧急外汇,支持了近2000万美元的防疫物资。
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2月9日,启动了20项实施措施,重点是中小企业,并启动了一系列救援和救助措施。首先,将向与这一流行病作斗争并受到这一流行病严重影响的行业以及中小企业提供特别补贴。相应的贷款利率将参照同期贷款市场利率(lpr)下调至少25个基点。目前,许多企业实际上已经登陆。
二是针对疫情造成财务困难的企业推出“应急循环贷款”等针对性产品,满足疫情防控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通过调整还款计划、延长贷款期限和发放中长期信贷产品,缓解了企业的流动性困难。
三是借款企业因假期延长而难以转移还款资金的,可延期还款,不作为逾期贷款处理,不视为违约,不收取逾期利息和罚息,也不计入逾期信用记录。
第四,加大政策性贷款、创业贷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入。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很明显,他们不会放贷、继续放贷或压贷。
第五,继续大力推广“上行电子供应链在线供应链融资”等在线产品,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服务,通过特殊产品帮助R&D和科技企业推广药品和疫苗。
三。坚持服务民生,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截至1月底,全市已有200多家医疗企业获得贷款,贷款余额约120亿元。依托网上“智能电子治疗”专项服务,帮助上海医疗机构提高门诊结算效率。
上海银行与市医保局、医保中心合作,紧急预拨近10亿元医疗保险资金,使全市5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提前收到预拨资金。
除了为企业提供服务外,上海银行还是上海养老金支付量最大的银行,约占全市养老金支付的1/3。2月8日至10日是养老金支付的高峰期。根据养老金客户的业务特点,我们对产品进行了更新。例如,未自动转移的期间将在到期后自动延期;创建在线特别存款产品。确保现场服务,引导顾客进行网上预约,并在错误的高峰期到达商店。
对于一线医务人员、疫情防控人员、感染COVID-19肺炎的客户以及因疫情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客户,我行个人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将延期,利息费用将减少,并酌情提供信用信息维护。
通过捐赠、捐赠和保险产品等方式进行担保。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为企业和人民提供了哪些服务?
马鑫: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太平洋保险通过捐赠资金和物资、创新保险产品和提升在线服务,全力防控疫情,确保恢复工作和生产。
我们完成了三项主要任务:首先,我们迅速作出反应,向“流行病”战争的前线提供支持,并履行我们的责任。截至2月19日,CPIC共收到208份来自患有COVID-19肺炎的客户或其家人的报告,其中17名客户死亡。公司开辟了理赔绿色通道,按照“快而不慢”、“简单而不复杂”的原则处理案件。同时,由于疫情导致的旅游取消,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各旅游平台的61000份旅游取消保险报告,通过网上快速赔付,理赔率达到99.6%。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中国太平洋保险迅速拨付资金和防疫物资,投入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和重要岗位,向全国医务人员发放包括新肺炎补偿在内的361万种保险。我们还为上海的25万名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保护。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计划为全国约300万常住干部投保传染病救助责任险,人均投保金额20万元。同时,向武汉东湖高新区捐赠1000万元,促进科技创新企业恢复生产。
此外,我们还通过定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恢复生产的保障方案、开发新型防疫药品或疫苗企业生产责任保险等方式,保护企业不恢复生产。
第二,采取切实措施,密切关注“菜篮子”工程,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和价格。中国太平洋保险创新性地推出了“农业供给与保险”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以“菜篮子”工程为基础,帮助政府解决了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和消费中的困难。从生产环节来看,通过增加保险金额、降低索赔门槛和双倍赔偿,农产品价格保险得到升级,农民利益得到保障,产量得到稳定。发展延伸基地农产品收购价格保险,解决上海农副产品价格倒挂问题。当延伸基地的原产地价格与上海的销售价格上下颠倒时,差额将由保险部分补偿,以确保购买者的基本收入和稳定供应。
对于城市低收入人群,发展“菜篮子”价格指数保险。当每月“菜篮子”价格指数超过约定涨幅时,上涨部分将补贴给低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将稳定下来。目前,我们将加快计划的实施,希望通过“农业供给与保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上海特大城市稳定运行和特殊疫情时期的需要。
第三,它是在线的,积极适应客户需求和行为变化,并加强智能服务。中国太平洋保险依靠科技赋权,不断提升在线和移动服务水平,提供全天候多渠道在线服务,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服务的便捷性和可用性。
自疫情爆发以来,客户通过公司热线、微信服务号、应用、网站等渠道获得咨询服务超过106万次;有超过208万个移动安全服务。加大对家庭“视频医生”服务的推广力度,接受10万人次以上的网上就诊,让客户无需出门就能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缓解现场医疗的压力;针对疫情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入“互信补偿”的解决方案,在5000元的额度内给予分级授信,无需调查确定损失,并立即赔付。
在下一阶段,中国太平洋保险将继续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重点恢复企业生产,提供防疫保障、安全生产等综合服务,以“太平洋保险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做出更大贡献。
严格执行“外部防输入、内部防扩散”的防疫控制措施
徐伟:纽约时报记者在会场外问:确诊病例的减少是否意味着一些隔离措施可以逐步放松,以帮助经济活动的恢复?
郑锦:[/s2/]最近在COVID-19中确认的肺炎病例数量的下降增强了每个人的信心,这表明流行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有效的。最近,我们积极支持有序恢复工作和生产,但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我们仍然需要严格执行“从外面进口,防止从里面扩散”的防疫和控制措施,这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