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4字,读完约4分钟
王,东方记者。2月27日报道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老年朋友。为确保辖区内老年人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独居老人的生活资料和健康安全,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加大了安保和服务力度,通过“全信护老队”志愿服务和“五件安全”智能科技力量,为老年人搭建了安全屏障。
“五件套”保护独居老人
图片说明:智联县普陀市大脑背景信息管理
近日,住在普陀石泉的70岁独居老人李阿姨又添置了一套五件套的家居安全套装,包括门磁、烟雾探测、可燃气体探测、红外线信号监控和智能床褥。一天晚上,正在台湾乡居委会值班的小王接到了小区工作人员的电话。“6号楼203室的红外动作传感器发出警报。去看看。”
他赶到203房间——是因为李阿姨最近血压上升,所以她一整天都没有起床。当警报声显示李阿姨行为异常时,小区工作人员立即通知社区检查情况。太白巷居委会书记茹洁婷说,李阿姨的儿子在国外,通常一个人住。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居民不会在家里四处走动,他们无法及时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了这个智能设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他们可以尽快通知社区,以便照顾老人,及时提供帮助。
描述:独居老人门传感器
石泉社区作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老年人口占35.41%。为了确保安全,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街道推出了“五件套独居老人”。其中,门磁铁会计算门的开启和关闭;红外识别检测老年人的活动状态;智能床垫检测心跳频率和呼吸频率;对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无线烟雾监测;无线可燃气体可以监测和检查忘记关煤气或天然气造成的气体泄漏。来自“神经末梢”的监控信息将实时传输到“智联普陀城脑”综合管理平台,命令将自动发送到区内指定的处置人员,实现现场快速处置。
随着智能设备的引入,社区可以“闻到”烟雾,“尝到”水质,“看到”危险。实现了基层防疫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为社区精细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居家老人和独居老人搭建了一道“安全屏障”。“有了这些‘小管家’,收集信息就容易多了,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解决具体的做法,更专注于服务民生。”茹洁婷说。
“全新守护老队伍”帮助预防和控制疫情
描述: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在石泉路街道“全信护老队”志愿者服务手册中,记录了空老人院结对救助的各种需求,全信护老队的护理人员对老人的关怀。在疫情期间,他们耐心地向老人讲解防疫和控制知识,并告诉他们要注意食品卫生,以便尽量减少外出。这也是流行期间街头发起的一种新的志愿服务模式,它通过电话和微信之声为成对的空老巢中的老年人提供药物和食物递送以及在线陪伴等贴心服务。
大部分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和其他特殊群体,在长期呆在家里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全信守护”的照顾者耐心地通过电话或微信语音进行沟通交流,缓解了许多老年人的恐惧和焦虑。护理员崔阿义说:“听到他们幸福的消息是我最大的愿望。”
据悉,“全信护老队”由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社区成员、住宅物业、音乐助老服务中心、居家护理人员、老年协会成员等组成。基于“邻近、方便和自愿”的原则,结对护理得到了全面覆盖。该团队坚持“每日问候”和“每日安全”的制度,以便在/o/nest的老年人总能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
描述:为独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此外,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还安排独自生活在社区、没有儿童看护、自理能力低的老年人,并开始提供饮食服务。每天,他们都坚持把为老人准备的热气腾腾的晚餐“闪”到老人的家门口。帮助食品企业加强用餐各环节的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为送餐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工具,确保需要帮助用餐的孤寡老人和部分独居老人在疫情期间“吃”得好、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