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4字,读完约5分钟
四月初,申城春意盎然,市区所有道路的“烟花”逐渐恢复。在普陀区的中华新路,大多数商店已经开业。环顾四周,这条路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这条长200米、有63家店铺的道路,正被宜川路街道建设成“文明示范路”,并以此为起点积累经验,帮助街道在2020年启动“三个创新”的“开炮”。
1/19的选择属于它的“时间、地点和人”
“倒垃圾,倒垃圾。”最近,在中华新路经营一家早餐店的陈骁把他的手机闹钟设定在每天下午3点。闹钟响时,他一手拎着湿垃圾袋,一手拎着干垃圾,来到中华新路1180号的生活垃圾运送处,在环卫工人的指导下,按规定运送。陈骁说:“如果你错过了3点钟的小货车,商店里的垃圾要到第二天才会丢掉。”我现在习惯了在下午定期扔垃圾。”陈骁口中的“定时”是中华新路近期推出并实施的商店生活垃圾回收新措施,即参照住宅区的做法,商家会主动将垃圾投放到点上,从而达到干湿垃圾分类和道路垃圾不落地的效果。
宜川路街道在其管辖的19条道路中选择了一条不太出名的中华新路,创建了“文明样板路”,并在街道上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为了杜绝中国新路共享自行车的“死灰复燃”,今年初,街道与居委会合作,动员居民和志愿者参与,通过加强道路管理,减少非机动车停车面积,解决了共享自行车集中停车的“难题”。
中国新路商业业态丰富,沿街有63家店铺,涵盖餐厅、超市、酒店、药店等。它是附近几个社区居民的重要“粮仓”。此外,这条路上没有居民区和机动车辆的主要出入口。这些客观优势为后续管理奠定了自然基础。此外,今年是普陀区基本建成“科技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适宜生态区”的关键一年。疫情逐渐稳定后,全区迅速启动“三个创新”工作部署,为今年街道冲刺接力创造了“好时机”。中国新道路的客观条件是以“地理优势”和街道治理共享自行车的美誉赢得“人民的和谐”。
基于这些因素,经过多次调查和走访,街道最终选择了“冷门”的中华新路作为“文明样板路”的创作对象。
“再见,最后的垃圾桶”[S2/]
中华新路被评为“文明样板路”后,宜川路街道立即围绕样板路与区绿化和市容局、街道绿化能力办公室、城管中队等部门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 完善“推进“路长制”实施方案,打造“美丽街区”,即“八位一体工作法”,最大的变化是在街道区域首次启动“店内生活垃圾定点”,按照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的频率,将能够回收多个240升垃圾桶的垃圾车固定停放在中华新路, 此时商家主动将生活垃圾投入运营,改变了以往被动驾驶三轮打火机到店门口的多频小容量捡拾方式。
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商店生活垃圾定点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宜川路街道向59家开业企业下发了《生活垃圾定点配送通知书》。然而,要强迫商人改变他们的习惯并不容易。在开始定期定点收集和运输工作后,环卫工人每天早上可以通过马路中间的垃圾桶清理无主垃圾。这个垃圾桶本应方便商家和市民丢弃零星的生活垃圾,却变成了一些商家在预定的收集和运输时间之外随意丢弃垃圾的“回收站”。为了按计划完成收集和运输任务,宜川绿色能力研究所于3月23日疏散了中华新路路段的最后一个垃圾桶。与此同时,为了找出半夜乱扔东西的“黑手”,街道绿屋的工作人员暂时换成了“侦探”。通过阅读街上的监控,他们锁定了一家半夜倒垃圾的足浴店的“黑手”,联合城管上门警告商户说话,并在街上建立的中华新路商户联系微信群中“宣传”了相关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为了使定期定点拆迁机制得到商家的广泛参与,目前所有商店都实行了“新三包”责任制。在流行期间,商人应该清洗和杀死商店的前门,以确保它们干净,清新和有序。此外,在宜川路街道的“八一工作法”中,也明确提出每季度在道路上选择“文明商户”,做到奖惩分明。
撤桶、监管、调整监控、发布通知……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强力推动下,中华新路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宜川绿色能力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称,在新政实施后的两周内,每天早上平均收到240升垃圾,其中湿垃圾量为1.5桶;下午,共收到4桶240升垃圾,其中湿垃圾量为1.5桶。回收垃圾总量与修复前基本持平,但湿垃圾比例明显高于修复前。
“积累经验,如突破海关”[S2/]
随意将店内生活垃圾丢弃,并对生活垃圾实行定期定点回收;从电动三轮车到车辆机械操作;从随机抽样到监督检查;从投诉到商人自治,中华新路的管理正走向精细化和规范化。宜川路街道的工作人员说:“把中华新路建成‘文明样板路’是我们的小目标。对街道而言,更希望在建设过程中理顺商户、居民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走一条路,走一条路,积累“通关”等经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最近在街上召开的“三个创新”工作推进会上,街道方面表示,将重点建设“文明示范路”,推进区级管理力量下沉,全面推行“街长制”和“路长制”。通过完善《推进“路长制”实施方案》和创建“美丽街区”,解决了创建文明城市、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部门联动,促进了商家自律,伊川的力量为普陀区的新胜利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