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9字,读完约9分钟
据普陀区介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被称为“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在上海率先实施。在居民区的充分参与和公众的热情参与下,普陀区垃圾分类工作迅速掀起热潮。既然这些规定已经实施了一周年,这种“最严格”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什么?普陀区垃圾分类进展如何?如何规划未来发展?答案在于这些变化。
“硬核”设备帮助人们成为“新时尚”
自2019年起,普陀区绿化市容局开始进行设备改造,按照“升级版、基础版、简易版、移动版”四种类型,完成了居住区、街道、商场等区域1588多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和新建;“两网融合”建设了825个可回收服务点和10个转运站,“蓝鲸”品牌在可回收材料处理方面启动,率先在全市创建可回收材料品牌运营。在日常运输保障方面,指示环卫公司配置和油漆79辆湿垃圾车、154辆干垃圾车、14辆可回收垃圾车和1辆危险垃圾车。
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底,全区10个镇的所有垃圾分类投放点基本配置了臭气控制、洗手装置和破袋工具“三件套”。
“硬核”设备作为保障,带来了普陀区垃圾分类一周年的真正“效应”。甘泉路街道成功通过了上海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的再评价;曹阳、镇如、长寿、长丰、石泉、万里等6个镇于2019年被确立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示范街道和示范镇在全区的比例达到70%,成功建成2019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第二批)。
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因地制宜地谈论方法
记者从普陀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为有效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普陀区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首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新时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门工作小组(综合保障小组、专业推进小组、区域工作小组、执法信访稳定小组、监督评估小组、宣传动员小组)和专门办公室(区内新时尚工作专门办公室)。通过召开128次专题会议,“区新时尚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区内湿垃圾和建筑(大型)垃圾清运沟通平台,形成了“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沟通协调机制。在居住区,要充分发挥党建指导下的“1+3+x”治理机制(“1”村党组织、“3”居委会、行业委员会、物业公司、“X”社会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区绿化市容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普陀区推行垃圾分类时,没有“一刀切”或“无方案”的情况,绿量局的工作人员会同街道镇部门和居民居委会,针对不同的社区和住房类型,因地制宜地推广垃圾分类。
在老社区石泉关弄村,小区书记周提出“总桶制”,潇湘总理担任“总桶长”,居委会干部、党政领导、楼领导担任“桶长”,各管各的效能;90后村长姜振家依靠社区居民自治、村委会协调、财产责任和第三方管理四位一体的机制,有效提高了分类效能;长征开楼期间,小区书记蔡威带领党员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巧干+骨干”的精神,在一周内实现了撤桶。
20世纪80年代后,宝钢书记王小航长风大华在清水湾商品房小区,用“脚步测量法”走出分类点,让垃圾分类概念走进普通人的心中;在宜川市中原两湾区的超大型住宅区,居委会干部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取出桶后,他们没有在楼下设立一个投放点。一个月后,走上垃圾场的居民想出了这个主意:“垃圾场就在拐角处,在绿化中开辟一条小路,然后加一些竹子来覆盖它……”所以,在桶被撤回后,中远两湾城迅速建造了29个投放点,并且还使用了withdrawal/き的桶
在建筑遍布海湾地区的长寿路街,街道党工委利用对区域性党建品牌的把握,迅速在白领中掀起了一股“时尚低碳风”;面对垃圾分类的考验,镇儒镇街坚持机构先行,办公大院率先实施垃圾分类。曹杨花园小区把新的投递点设在居委会楼下,以示决心;曹阳新村街注重科技管理,在梅岭苑小区建成了全市首个5g智能垃圾桶屋;万里街加强资源利用,推出京品苑社区首个“蓝宝石”智能回收站;甘泉路街道作为全区第一个示范街道镇,面对沿街商铺生活垃圾管理的困难,率先在黄陵路试点“三级桶长制”,并督促通过“商户-环卫工人-网格化检查员”三级管理提高分类效能。
据初步统计,今年1月至6月中旬,普陀区产生的干垃圾量为673.43吨/天,比去年同期下降36.33%;湿垃圾分离量为385.84吨/天,同比增长44.57%。
宣传工作涵盖所有部门,齐心协力
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据统计,普陀区共开展了约172万个家庭宣传,发放了237万多份宣传资料,举办了1050多次培训。此外,“区新时尚工作办公室”还创建了普陀区垃圾分类“三五”品牌——每月5日,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公园、进机构、进企业、进家庭”系列活动;每个月的15日,将举行一个关于能力和素质的报告厅,以比较实践、经验、创造动力和创造气氛;每月25日,在全区开展大规模宣传动员活动;绿化市容局和区文明办在普陀区联合开展了“时尚达人”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46名“时尚达人”。
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些住宅建筑和商场的早期阶段,它也遇到了推广的“瓶颈”。许多居民区认为垃圾分类是麻烦和无效的。为此,许多委员会形成了“联动”合作,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在居民区,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区房管局积极督促管理普陀712个社区的18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设立集装箱;区司法局成立垃圾分类村法律顾问宣传小组,开展社区普及工作;区城管执法局共开展执法检查6055次,检查单位7215个,发出整改指令1385个,处罚指令98个;区市场监督局向“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餐饮企业发放了1000张温馨提示卡;检查相关单位3674个,下发整改指令8个;区文化旅游局执法大队检查了220家旅游住宿企业,发布了11项整改令...
街道和城镇有其自身的特点,并采取多种措施来清洁环境
普陀区十街十镇因地制宜,围绕“全区域、全覆盖”的要求,制定详细的“一社区、一方案”、“一单位、一方案”。
曹杨新村街道构建了“12345”工作模式,坚持以党建为中心,把握家庭源头分类和社区时机两大阵地,按照组织发动、批量实施和常态长效三个阶段推进工作,明确宣传培训、源头分类、硬件改造和交通系统四个重点,落实登记公示、自查监督、常态走访、定岗定责、红黑奖惩五大机制,成功创建上海
镇如镇街道运用“133”工作方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坚持“1+3+X”社区治理机制,着力解决“要我分家”、“我要分家”、“我要分家”三个认知,把握前端源头分类、中端定点配送和后端标准化清运三个环节。
甘泉路街道提炼标准居住区“合阳标准15”,标准单位创建“甘泉标准12”,每季发布“甘垃圾分类指标”量化效果。
长风新村街定期发布“时尚‘风’广告单”,营造“学多助少”的氛围,利用“脚步测量法”不断优化定点管理。
万里街通过“星光大道”评估和“微变社区”项目,推动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
常征镇建立了“街镇-社区-公园”的三层联席会议机制,突破了走廊门、电梯门、家庭门和心脏门。
石泉路街道运用“五路工作法”探索“总桶制”,研发移动箱式住宅,推进各项任务。
长寿路街道建立了湿垃圾清运“123工作方法”,建立了应急指挥系统,动员了两个清运公司,制定了三个湿垃圾清运路线图,实现了湿垃圾的日常清扫。
宜川路街道创造了中远两湾城市的特色模式,实现了商店上门收集,并对预约收集机制进行了测试,探索了一种超大社区垃圾管理的新模式。
桃浦镇以党建为指导,严格控制“进”、“门”、“出口”,创新发展伸缩式装修(大型)箱型房屋,因地制宜解决旧住宅区装修(大型)垃圾倾倒点,提高装修(大型)垃圾精细化管理水平。
未来工作的目标是“展示”90%的街道和城镇的改造
从今天开始,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进入第二年,这也是普陀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新的开始。普陀区绿化市容局表示,今年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不断巩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成果,95%以上的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90%达到“示范街镇”标准。
普陀区绿色容量局表示,除了主要目标外,普陀区今年还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分类成效,进一步在区、街、村三级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行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管理优势。根据“行业管理和生活垃圾分类”的原则,实行行业和属地的双重责任。考虑到湿垃圾的产出集中的地方,如餐馆、旅馆、大型食品农场、大学、医院、商业综合体等。,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清洁蔬菜上市”和“光盘行动”的要求,提倡适当订购和促进减少来源。同时,推进蔬菜市场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七大推进”宣传活动,培养公民低碳生活意识,共同营造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的社会氛围。
在居民区垃圾分类中,本着“方便、引导大家分”的原则,细化“一个居民区、一个方案”,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投放时间。在商户管理方面,将沿街店铺定期定点采集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施定期定点分类采集。依法严惩非法运输企业。坚决执行“不分类、不清除”制度,这将迫使分类质量的源头得到改善。在支持中转企业方面,继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规划布局,推进“蓝鲸行动”,高标准完成523个居民服务点和6个中转站功能升级。
2020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关键一年。普陀区绿色容量局表示,将继续深入落实市局的工作要求,继续推进普陀区垃圾分类的规范化、长效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