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上海市长宁区,“家门口工程”已经连续实施了三年。
6月28日下午,风起云涌的记者从“感知上海——中外媒体看上海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动中了解到,“家园之门工程”主要针对老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固定办公室”改为自下而上的“协商办公室”。三年来,充分发挥居委会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听取行业委员会、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的意见,在各居住区申报实施了躺椅、信箱、走廊扶手等612个新项目,惠及253个社区。
上海市长宁区区委副书记韩志强表示,长宁区在多年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凝聚力工程”的党建工作品牌,从“架好几百扇门,问好几百个需求,解决好几百个困难,暖好几百颗心”的“四百精神”出发。它经历了从“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扩展
韩志强说,近年来,长宁区委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着力深化基层党建工作的继承和创新,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城乡社区为重心、制度创新为重点”的要求,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创新全过程的红线, 不断完善区域党建格局,形成了住宅区党建发展的生动局面,住宅区"两新"组织和单位不断涌现。
他说,在区一级,长宁建立了以区委为“第一线指挥员”、以各大口、各系统、各镇党委(劳动)为“领导者”的三级联动机制,各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战斗堡垒”,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分级实施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在街道层面,发挥社区党建的“1+2”系统功能,实现街道的“6+2”制度功能。街道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清单(269项)、工作事务清单(139项)、内部管理清单(58项)和“三大清单”已经分类形成。
在居住区一级,一般实行“总分行”制度。以改变党组织为契机,居民区通过协商和推荐,吸收了社区民警、驻地单位、行业委员会、物业和党群专职人员等354名兼职人员,其中党员和社区民警兼任党总支委员和副书记的比例超过居民区总数的50%。
韩志强认为,长宁注重物质化建设。按照“开放、集约、共享、枢纽”的要求,全区建成区级党建服务中心和10个街道、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全覆盖建立185个居住区党建服务站,结合“美丽走廊”建设,推进楼宇党建工作。
他说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尤其是拥有优秀的“领导者”。近年来,强调加强基层工作队的专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实施团队结构优化计划,就居住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而言,该区185名居住区书记的平均年龄已降至49岁;在社会工作者方面,已经招聘了1377名社会工作者。党建服务中心党群工作人员将在七个基本人员的基础上,按照每150个“两个新”组织增加一个党群工作人员的标准,增加工作人员。十五年来,涌现出了朱、、俞静、张、杨家声等一批先进的基层典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80后加入了小区书记的行列,增强了他们的整体活力。在今年的第六轮“金银奖”中,出现了七位杰出的80后地区秘书,最年轻的是29岁。
韩志强透露,长宁区下决心推进非完整公房改造。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区委作出了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庄严承诺,基本完成全区非成套公房的全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