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7字,读完约3分钟
据长宁区介绍,今年夏天,来自国内外重点大学的7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2019长宁青年紧缺人才实习计划”,并在长宁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丰富多彩的暑期实习,实习内容充实而愉快。
华东政法大学的樊云在长宁区司法局人民调解法律促进科和公共法律服务科实习,负责人民调解和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完成了长宁区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会的筹备工作,了解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内容、目标和未来的促进方向,了解了公共法律服务对人民的不可或缺性,每个法律工作者都可以参与其中。虽然她第一次进入长宁区司法局,但她被一股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和正义的力量所震惊。她说,公平和正义是美好社会的价值,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离不开每个公民和每个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参与。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何恩珍在区司法局法务部实习,她觉得实习的日子新奇、充实、精彩。短短8天,她和同学们参加了集训和团建活动,并对长宁区进行了调查。另外,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她对司法局法制宣传司的日常工作有了大致的概念和初步的实践,并有幸参与了豫园路法治文化街建设的研究项目。她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感不同于她在教室里听到的“工作经验”和她在卧室里想象的“工作瓶颈”。身份的改变使她学会了改变思维方式和角度,并以“社会人”的标准对她的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她获得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南京大学民族学专业的邹思远。他是少数民族,对民族事务有强烈的人文情怀。在长宁区委统战部实习的第一周,她通过走访基层街道,不断学习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感受到了长宁对少数民族同胞的人文关怀,使长宁的多民族人民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了上海时尚之都的氛围,从而让她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人文的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的史新宇也曾在统战部实习,她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一群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同事,心中升起了一缕阳光,打破了以往对政府机关工作的刻板印象。这里的气氛严肃而活泼。每个人在面对工作时都一丝不苟,在工作之外成为热心肠的朋友,彼此谈笑风生。
同济大学的杨在报道周家桥大街之前有点紧张和不安,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虽然她在谯周呆了不到十天,但她感受到了主要老师的关心和朋友的爱。她说她是一个喜欢睡懒觉的人,宁愿不吃早餐也不愿自然入睡。但是现在她觉得早起很舒服。每当她在拥挤的地铁站与办公室工作人员斗争,或者骑着共享的自行车路过在公园里跳国家标准舞的叔叔阿姨们时,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想:看,我没有浪费这个美好的时光,我在做一件充实而美好的事情!
早在考试周,东华大学的王开文就接到了归国华侨联合会刘先生的电话。当时她犹豫不决:她的学校课程和实习之间有冲突,她的能力可以胜任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工作。从松江到长宁非常远...但刘先生的话打动了她:你可以完成学校的课程,然后再回来,别担心。当时,她暗暗下定决心要珍惜这次实习,多学点东西。